中评观察:从河南文旅发展看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评社香港5月30日电(记者陆文煜)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曾经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5月19日至22日,笔者跟随“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团,沿郑州、济源、焦作、新乡、安阳等市行走太行山脉河南段,感受乡村巨变。笔者认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河南省文旅发展正走出一条独特之路。
笔者走访时发现,河南省位列我国经济的第五大省,但部分人对河南瞭解不深,存在河南发达程度与经济排名并不相符的偏见,部分媒体人曾对笔者表示“印象中河南的GDP比较靠后”。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河南省农业大省的标签易使其他产业的成绩被忽视,事实上,工业和第三产业才是河南的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易使人们认为河南本地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第三,河南全省GDP总量排名靠前,但因人口基数众多,导致人均GDP在全国排18位。
河南省面积辽阔,地区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均衡情况。平原地区的发展状况较为人所知,例如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着重打造汉服之都,结合丰富的文旅资源,从资源经济转向创意经济,沈浸式旅游频频出圈;河南还有广袤山区,尤其是太行山一带变化较大,但相比之下获得的关注较少。
两岸媒体记者此行便是沿太行山而行,深入太行山腹地,实地探访乡村发展新情况。到济源市中医院,中评社记者观察到医疗卫生系统在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实现健康乡村所做出的努力;来到富士康工厂,瞭解台资企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当地青年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户增收与企业解决用工难题的双赢,采访通过产业振兴、旅游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实地探访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以及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通往外界挂壁公路的“郭亮村”,感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叫日月焕新颜的红旗渠精神和“郭亮精神”;探访云台山、宝泉旅游风景区,看到当地村集体促进“家门口就业”,保护生态、留住乡愁,激活乡村服务带动大众创业,激发村民的致富意识。
经过四天走访,笔者认为,河南依托太行山丰富的文旅资源,近年来走出一条农旅融合、以旅促农、以农强旅的新路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在笔者看来,通过亲身走访、亲眼见证、亲笔报导,两岸媒体也对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变得更加丰富、深刻、立体。台湾联合报记者黄雅惠对笔者表示,经过四天的实地探访,深切感受到河南乡村寻求转型改变的强烈愿望,当地想方设法积极通过发展旅游业、开发农副产品等方式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台湾自媒体人张毓中也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增加两岸交流的最好方式是看见,希望广大同胞走遍中国,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中评社香港5月30日电(记者陆文煜)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曾经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5月19日至22日,笔者跟随“太行山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团,沿郑州、济源、焦作、新乡、安阳等市行走太行山脉河南段,感受乡村巨变。笔者认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河南省文旅发展正走出一条独特之路。
笔者走访时发现,河南省位列我国经济的第五大省,但部分人对河南瞭解不深,存在河南发达程度与经济排名并不相符的偏见,部分媒体人曾对笔者表示“印象中河南的GDP比较靠后”。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河南省农业大省的标签易使其他产业的成绩被忽视,事实上,工业和第三产业才是河南的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易使人们认为河南本地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第三,河南全省GDP总量排名靠前,但因人口基数众多,导致人均GDP在全国排18位。
河南省面积辽阔,地区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均衡情况。平原地区的发展状况较为人所知,例如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着重打造汉服之都,结合丰富的文旅资源,从资源经济转向创意经济,沈浸式旅游频频出圈;河南还有广袤山区,尤其是太行山一带变化较大,但相比之下获得的关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