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中国经济在增速转轨中迈向更高质量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实习记者 张承易)10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和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廖群博士,回顾了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廖群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十年中国经济的特点,他认为中国经济这十年的趋势是增速转轨中的高质量发展,经过三十余年的超高速增长,自2012年以来十年,除去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但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自然结果。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国的经济发展分为起飞,成熟和大众消费三大阶段,而这十年正是我国经济从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时期。随后,他就其中十一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增速放缓但保持高速,规模大扩张

  廖群表示,从增速放缓的速度来说,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相比,我国经济放缓后速度仍保持高速,直至2020年和2021年才进入中高速区间,就高速或超高速增长期后第一个十年下降幅度而言,我国为33%,显着低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37%-63%。

  他说,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以市场汇率计算与美国GDP的差距在缩小,以购买力计算则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均GDP显着上升,离“中低收入陷阱”的标准祗有一步之遥,高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但仍显着低于发达国家。

  供给段结构优化,效能大提升

  廖群指出,这十年,我国经济供给端的三大产业的结构向现代化方向进一步优化,各产业结构内部也不断改善。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中,第三产业已占半壁江山。
第一产业中,农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占70%,说明我国保持制造业强国地位。第三产业中,信息经济不断崛起,服务业多样化发展。   廖群说,这十年,劳动生产率大幅上升,总体升75%。能耗水平显着降低,表明我国在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经济方面的重大进展。工业产能利用率在波动中上升2.2%。产业链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需求结构升级,民生大弥补

  廖群表示,这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结构不断升级,各要素内部结构水平也持续提升。三大要素中占GDP比重,最终消费增加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则占比下降,显示宏观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消费方向升级。货物贸易中,我国经济向全球市场的供给水平进一步高于对全球市场的需求水平。这十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年均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意味着城乡和贫富差距缩小。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并大幅下降,反映出消费支出结构明显改善,达到联合国认定的富足水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则更大。这十年,我国取得了全面脱贫的历史性成就,是十年民生大弥补的最大成果。

  科技创新大追赶

  廖群表示,这十年,我国研发经费显着增长,2020年研发经费352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国际专利申请量从少于20000件上升至近70000件,位居世界第一。国际顶尖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分别为全球第三、第二和第二。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十二名。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企业快速扩张,研发人员不断增长,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兴产业大发力

  廖群表示,“十三五”确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又将其合并简约化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其中以信息和绿色产业为主导。2010年至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相关企业地位不断上升,相关上市公司研发强度高于A股上市公司总体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在其他经济区域也不断兴起。同时,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绿色产业强势兴起。

  城市群大崛起

  廖群指出,这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在前33年已上涨35%的基础上再上升13%。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基础上,构建16个新城市群,形成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并呈现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为支柱,其他城市群群雄并起的局面。城市群的崛起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是今后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强劲引擎。

  基础设施大增强

  廖群表示,这十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前高后低,整体保持快速。前期超高速是由于高铁带动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后者大放缓一方面是由于超高速增长后的成熟效应,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控制债务。

  他说,十年来,传统基础设施持续增强,高铁发展领先世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力,其中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和主导,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

  对外经济大韧性

  廖群指出,这十年,我国出口贸易起伏波动但保持了扩张势头。货物出口十年间年均增长5.9%,占全球货物出口的比重持续上扬。外商直接投资(FDI)稳步上升,年均升幅为4.1%,尽管我国经济放缓以及中美经贸发生激烈冲突,但外资仍对我国市场保持信心。对外直接投资(ODI)波动较大但呈升势。“一带一路”投资和贸易动荡起伏,总体趋升。中美经贸关系波澜起伏,但仍然紧密联系。

  全球经济治理大推进

  廖群表示,这十年,我国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更加开放、自信和主动担当作为姿态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深入地参与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第一,大力推进构建与经济全球化目标相一致的全球治理体系。第二大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第三,大力推进完善金砖机制和发挥上合组织作用。第四,大力搭建全球经济治理的交流平台。

  一系列严峻的内外挑战

  廖群指出,这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内外挑战,从内部来说,既有产能过剩,股市低迷动荡等旧挑战,也有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小微企业脆弱以及房地产泡沫等新挑战。从外部来说,存在产业外迁,中美经贸冲突等挑战。

  深化改革力促发展

  廖群表示,前述的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深化改革、力促发展,从而战胜内、外挑战的巨大努力下所取得的。这十年,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力促内、外双循环,展开脱贫攻坚战,力推共同富裕,加快“一带一路。廖群博士指出其中深化改革是关键,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管理改革尤为重要。深化改革为保持经济发展势头提供制度性大环境和根本性保证。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实习记者 张承易)10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和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廖群博士,回顾了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廖群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十年中国经济的特点,他认为中国经济这十年的趋势是增速转轨中的高质量发展,经过三十余年的超高速增长,自2012年以来十年,除去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但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自然结果。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国的经济发展分为起飞,成熟和大众消费三大阶段,而这十年正是我国经济从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过渡时期。随后,他就其中十一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增速放缓但保持高速,规模大扩张

  廖群表示,从增速放缓的速度来说,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相比,我国经济放缓后速度仍保持高速,直至2020年和2021年才进入中高速区间,就高速或超高速增长期后第一个十年下降幅度而言,我国为33%,显着低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37%-63%。

  他说,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以市场汇率计算与美国GDP的差距在缩小,以购买力计算则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均GDP显着上升,离“中低收入陷阱”的标准祗有一步之遥,高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但仍显着低于发达国家。

  供给段结构优化,效能大提升

  廖群指出,这十年,我国经济供给端的三大产业的结构向现代化方向进一步优化,各产业结构内部也不断改善。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中,第三产业已占半壁江山。
第一产业中,农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占70%,说明我国保持制造业强国地位。第三产业中,信息经济不断崛起,服务业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