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分析:从大江论坛看两岸交流新动向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张爽)由台盟中央主办的大江论坛今年已经是第十届。这十年,论坛历经两岸关系的变化、疫情带来的交流不便,见证了两岸交流逐步走深走实的过程。今年是疫情后首度召开的线下大江论坛,有许多新变化,笔者在今年的论坛现场看到,疫情后两岸交流的热度恢复,两岸的与会嘉宾都对恢复线下交流表示欢迎;两岸交流的议题层次丰富、内容广泛,包括两岸婚姻家庭、台青创业经验分享、台生在大陆学习的感受、两岸关系前景等;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识更加立体、深刻。
第一,疫情无法阻隔交流的热情,两岸嘉宾再见面感情如故。
本次出席大江论坛的台湾嘉宾,许多人都是疫情后第一次来到大陆。在论坛召开前后,两岸嘉宾在会场相互打招呼,握手寒暄。这些疫情前常见的景象在给过去三年变得遥不可及,虽然台湾嘉宾也可以线上参会,但与来到会场面对观众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台湾劳动党三区党部委员林青辰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说,“在线上是借由电视屏幕参会的,就没有办法感受到线下这种很鼓舞人心的感觉,来到现场之后真的会觉得原来有这么多人在支持我们。”同样感到受鼓舞的还有与会的媒体,一些三年未见的台湾嘉宾又出现在会场中接受采访,报导中又多了来自海峡对岸的声音,内容更加丰富。
交流真正的意义在于思想的碰撞、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慰藉,因此线上会议无法完全取代线下的交流。疫情后两岸线下交流逐步恢复如常,相信两岸频繁的各领域交流将给两岸关系的前景带来很多正面的力量。
第二,本次论坛上,参与分享的台湾嘉宾有在大陆就读的学生、在大陆创业的青年、从事两岸交流工作的资深人士、来自岛内政党的干部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他们分享的内容层次丰富、议题广泛,充分体现了两岸交流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不断走深走实的积淀。
近年来,大陆不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出台措施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学习、生活。这些努力也在开花结果:来大陆的台生越来越多,所学习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元,本次论坛上参与分享的台湾青年李惟君是复旦大学古籍所的博士生;在大陆创业的台青事业发展逐步成熟,台湾青年徐韬是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已经在大陆创业6年时间;长期耕耘两岸婚姻家庭领域的南投县前议员、中华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联盟创会理事长史雪燕对发展该领域的两岸交流有了新的想法:推动两岸家庭的二代多来大陆交流。
第三,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变得更加丰富、深刻、立体。
对于台湾年轻人来说,真实的大陆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找到了答案:大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近年来大陆的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交应用、影视剧等文化产品走进岛内年轻人的生活,让岛内年轻人看到了被绿营抹黑的大陆的另一面。在持续不断的交流中,台湾青年也学会了用更成熟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大陆,小包智工(北京智工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徐韬对中评社说,“台湾上一代人常常会形容说大陆以前吃不起香蕉,当时的确台湾发展得快一些的,但现在大陆已经赶上了,甚至反超了。”
交流的目的并不是只展示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加深理解,看到真实的人和故事,看到生活在这里的人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从而产生更深的精神共鸣和情感连结,一起创造更好的未来。这也是两岸交流的意义和真谛。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张爽)由台盟中央主办的大江论坛今年已经是第十届。这十年,论坛历经两岸关系的变化、疫情带来的交流不便,见证了两岸交流逐步走深走实的过程。今年是疫情后首度召开的线下大江论坛,有许多新变化,笔者在今年的论坛现场看到,疫情后两岸交流的热度恢复,两岸的与会嘉宾都对恢复线下交流表示欢迎;两岸交流的议题层次丰富、内容广泛,包括两岸婚姻家庭、台青创业经验分享、台生在大陆学习的感受、两岸关系前景等;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识更加立体、深刻。
第一,疫情无法阻隔交流的热情,两岸嘉宾再见面感情如故。
本次出席大江论坛的台湾嘉宾,许多人都是疫情后第一次来到大陆。在论坛召开前后,两岸嘉宾在会场相互打招呼,握手寒暄。这些疫情前常见的景象在给过去三年变得遥不可及,虽然台湾嘉宾也可以线上参会,但与来到会场面对观众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台湾劳动党三区党部委员林青辰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说,“在线上是借由电视屏幕参会的,就没有办法感受到线下这种很鼓舞人心的感觉,来到现场之后真的会觉得原来有这么多人在支持我们。”同样感到受鼓舞的还有与会的媒体,一些三年未见的台湾嘉宾又出现在会场中接受采访,报导中又多了来自海峡对岸的声音,内容更加丰富。
交流真正的意义在于思想的碰撞、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慰藉,因此线上会议无法完全取代线下的交流。疫情后两岸线下交流逐步恢复如常,相信两岸频繁的各领域交流将给两岸关系的前景带来很多正面的力量。
第二,本次论坛上,参与分享的台湾嘉宾有在大陆就读的学生、在大陆创业的青年、从事两岸交流工作的资深人士、来自岛内政党的干部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他们分享的内容层次丰富、议题广泛,充分体现了两岸交流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不断走深走实的积淀。
近年来,大陆不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出台措施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学习、生活。这些努力也在开花结果:来大陆的台生越来越多,所学习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元,本次论坛上参与分享的台湾青年李惟君是复旦大学古籍所的博士生;在大陆创业的台青事业发展逐步成熟,台湾青年徐韬是小包智工联合创始人,已经在大陆创业6年时间;长期耕耘两岸婚姻家庭领域的南投县前议员、中华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联盟创会理事长史雪燕对发展该领域的两岸交流有了新的想法:推动两岸家庭的二代多来大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