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讨:俄乌冲突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区域国别论坛——第一期:俄乌战争与新欧亚大博弈”直播访谈会(视频直播截图)

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视频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实习记者 张睿涵)2月28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的“区域国别论坛——第一期:俄乌战争与新欧亚大博弈”直播访谈会如期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主持座谈会,达巍、韩克敌、刘旭出席活动。

  座谈会聚焦了近日爆发的俄乌之战以及其对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影响。在世界转型及欧亚转型期间这场新大博弈中,新欧亚地区的区域的安全问题该如何保证?在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相互拉扯、夹缝生存的新欧亚国家该何去何从?俄乌战争的爆发会对世界格局造成什么新的影响?本次研讨将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探讨。

韩克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视频直播截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克敌首先分析了五天内俄方对冲突进程的把握:头两天进展顺利,后乌克兰逐步采取有序的反制措施,俄军困于基辅难关。俄乌冲突从一开始的闪电战向长期化发展,对俄方不利。其次对于俄罗斯不同于俄格战争的战略方式,韩克敌表示普京有根本性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战略目的。虽然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总量仅有美国十分之一,但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充足、资源禀赋好,并不惧怕西方制裁。对于俄乌冲突,韩克敌表示俄方有三点误判:第一低估了乌克兰人民的抵抗意志,不同于2014年2月俄方干涉克里米亚事件;第二,低估了俄罗斯国内不同意见的存在程度;第三,美国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这三点将大大影响后续普京的战略选择。纵观俄罗斯近年的战争都在两周内取得成效,俄乌战争同样适用,超过时限俄方将陷入被动。俄罗斯目前十万军力控制乌克兰局势稍显吃力,四大乌克兰城市均未攻破。

刘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视频直播截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刘旭表示俄乌同属斯拉夫民族,冲突由来已久,二者存在共性但分歧不可忽视。刘还引用乔治·凯南的观点表示,北约盟友过度敌视俄罗斯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实施制裁,某些国家的能力实质上在增强。此外,刘旭认为此次俄乌冲突的科技含量相较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冲突来说较少,目前的舆论和信息战存在蓄意引导的可能。在综合战争的背景下,军队人数不能衡量作战的绝对实力。刘旭还指出,相比较而言,俄罗斯更加依赖欧洲市场,俄罗斯也同样在乎信誉问题,俄方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不会轻易关上阀门,但在关乎国际利益的时刻企业仍会以大局为重(例如BP集团撤股)。

达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视频直播截图)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表示俄乌冲突表面上是兄弟之邦的分歧,但从更深远的历史背景来看更是苏联解体后整个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地缘政治空间的博弈。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后,北约一步步东扩逐步逼近到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不安全感骤然上升,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大概是最后的底线。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恐惧感,尽可能削弱俄罗斯成为苏联或沙皇俄国那样的世界强国是其本能。此外北约东扩也不仅仅是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想法,前苏联地缘空间的国家对于俄罗斯的恐惧和排斥更有甚之,引入西方力量制衡俄罗斯是多方的意愿。

“区域国别论坛——第一期:俄乌战争与新欧亚大博弈”直播访谈会(视频直播截图)

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视频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3月2日电(实习记者 张睿涵)2月28日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的“区域国别论坛——第一期:俄乌战争与新欧亚大博弈”直播访谈会如期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主持座谈会,达巍、韩克敌、刘旭出席活动。

  座谈会聚焦了近日爆发的俄乌之战以及其对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影响。在世界转型及欧亚转型期间这场新大博弈中,新欧亚地区的区域的安全问题该如何保证?在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相互拉扯、夹缝生存的新欧亚国家该何去何从?俄乌战争的爆发会对世界格局造成什么新的影响?本次研讨将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