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拜登上台一年 如何看美对华战略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海涵)1月20日上午,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海国图智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以“拜登执政一周年:评估与展望”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就“拜登执政一周年中美关系评估与展望”分享看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表示,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向进行了一个很大的调整,由过去强调国际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转变为大国竞争。在这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也随之调整,主要是将中国视为所谓的“战略威胁、制度威胁、价值观威胁”。美国甚至将中国看作比俄罗斯更具全面性挑战的威胁。尽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强调所谓的“3C”——“竞争、合作、对抗”,但其重点还是放在“竞争”上,主要表现为美国试图重构“印太”秩序、推进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在“五眼联盟”圈子下打造军事同盟关系等。但是,拜登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也面对着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加;二是,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两党斗争也影响着其对华政策;三是,地缘政治、国际政治结构也对美国对华政策有着制约。展望2022年,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会持续加剧,内政对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国对美政策的制约将会加大,双方妥协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中美关系还是有机会的,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表示,拜登执政一年来,中美关系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新阶段,但并不会形成“新冷战”。当前,中美之间还在坚持接触政策,还进行了元首的视频会晤。这说明,中美都希望能够在一些问题上继续保持沟通。因此,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不必过于悲观。现在中美关系比较复杂,明暗线交织,既要看到明线,也要看到暗线。总的来讲,中美关系处于激烈竞争中,但是合作面犹存,接触依然在进行,中美关系大体上还是可控的。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并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好,引发了两国有识之士的失望。其中,国内政治愈发成为中美关系的要害。两国国内政治的极化现象交织叠加发展,使中美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我们在处理和美国关系的时候,该竞争的要竞争、该合作的要合作,要坚持走包容创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