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欧洲政策:从“蛮权力”回归“巧权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实习记者 刘帅颖)2021年1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赵晨研究员作题为《拜登政府的欧洲政策》的学术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刘得手应邀担任对话嘉宾。

  拜登政府执政的首年即将步入尾声,拜登政府的各项外交政策框架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修正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修复与盟友之间受损的双边或多边关系是拜登政府的一个首要的要务。作为美国传统的盟友,欧洲成为这项修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拜登州政府时期的欧洲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相较特朗普政府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动?这种变动将会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学界亟需探讨的问题。

  赵晨从当前欧洲在美国外交政策体系中地位的重新提升展开,对美国欧洲政策的调整,欧洲方面的反馈以及多边主义理念等三个角度系统性的探讨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对欧政策问题。

  首先,他回顾了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遭受灾难性打击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基于蛮权力和巧权力对照性框架,从国家、党派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两届政府的战略和政策进行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比较分析,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字科技,抗疫合作,气候变化、安全事务等议题。

  其次,他还探讨了德国、法国、英国等重要的欧洲国家对美国欧洲政策转变的反应,也分析了这些反应背后的一些战略考量,展现出了一个并不那么铁板一块的欧盟。

  最后,赵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角度对拜登政府欧洲政策调整的效度和限度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虽然拜登的政策调整为双方带来了一个祥和的时期,但是出于对特朗普的恐惧和对美国世界治理能力的担忧,欧洲的战略自主性依旧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实际上这对于中国来说既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机遇,又是一种潜在的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结合拜登执政以来的各类政策对拜登政府在欧洲政策上去特朗普化的进展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崔洪建表示,确保政治认同、夯实政治共识和满足安全关切是这一时期欧洲的战略要务。从明年开始美国的去特朗普化或将告一段落,去拜登化的对欧政策调整或将开启,未来的美欧将或将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伙伴性关系。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图片来源:资料图)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主要探讨了拜登政府的对欧政策,美国对对欧新动向对中美欧关系的影响以及未来欧洲在中美竞争中的角色。孙成昊表示,欧洲对于美国的意图是具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战略自主还是欧洲的正确选择,未来欧洲对华的观念仍是值得动态观察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院刘得手(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刘得手则主要探讨的是拜登政府政策调整的背景,认为既有去特朗普化的部分,也有特朗普政府意识形态的传承。刘得手主要阐述了拜登政府对欧政策的变与不变,她认为美国发挥领导作用是不变的,但是希望的是美欧可以共同引导;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不变的,但程度是相对弱化的;对于北约的重视是不变的,但对其发挥作用的预期是有所改观的;对于美欧经济关系是支持不变的,但是在多个领域里面存在了针对中国的考虑。刘得手最后指出,美国对修复同盟关系的紧迫性是远超此前的,但是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国际政治环境中,这种修复究竟能在多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也是值得未来持续关注的。

  美欧关系是美国外交政策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要件,对未来国际政治的走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此次讲座深入浅出地对拜登执政以来美欧关系的调整进行了讲解,为理解美欧当前变动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同时也可以引发对于包括未来国际格局走势,乃至对于中国的意义这些问题深入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实习记者 刘帅颖)2021年1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赵晨研究员作题为《拜登政府的欧洲政策》的学术报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成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刘得手应邀担任对话嘉宾。

  拜登政府执政的首年即将步入尾声,拜登政府的各项外交政策框架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修正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美国优先,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修复与盟友之间受损的双边或多边关系是拜登政府的一个首要的要务。作为美国传统的盟友,欧洲成为这项修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拜登州政府时期的欧洲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相较特朗普政府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动?这种变动将会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学界亟需探讨的问题。

  赵晨从当前欧洲在美国外交政策体系中地位的重新提升展开,对美国欧洲政策的调整,欧洲方面的反馈以及多边主义理念等三个角度系统性的探讨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的对欧政策问题。

  首先,他回顾了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遭受灾难性打击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基于蛮权力和巧权力对照性框架,从国家、党派和个人三个层面对两届政府的战略和政策进行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比较分析,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字科技,抗疫合作,气候变化、安全事务等议题。

  其次,他还探讨了德国、法国、英国等重要的欧洲国家对美国欧洲政策转变的反应,也分析了这些反应背后的一些战略考量,展现出了一个并不那么铁板一块的欧盟。

  最后,赵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角度对拜登政府欧洲政策调整的效度和限度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虽然拜登的政策调整为双方带来了一个祥和的时期,但是出于对特朗普的恐惧和对美国世界治理能力的担忧,欧洲的战略自主性依旧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实际上这对于中国来说既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机遇,又是一种潜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