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韬答中评:两岸青年携手连心大有可为

彭韬(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海涵)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向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组委会所发贺信内容,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对其进行解读。他表示,汪洋主席贺信内容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与民意气氛的新趋向,对目前的两岸青年交流作出了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针对岛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重申了我们对台工作的既定立场和态度,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等对台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台独”分裂活动,彰显了对台工作的“时势在我”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汪洋指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但时与势始终在主张国家统一的力量这一边,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权主动权始终掌握在祖国大陆这一边。希望广大台湾青年看清历史大势,担当民族大义,扛起时代重任,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彭韬表示,汪洋主席的贺信情真意切、真挚感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成长发展的关心厚爱,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展现了大陆方面的真诚善意。汪洋主席的讲话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与民意气氛的新趋向,对目前的两岸青年交流作出了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 针对岛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重申了我们对台工作的既定立场和态度,即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等对台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台独”分裂活动,彰显了对台工作的“时势在我”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第一,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必须大力推进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本届论坛以“携手共促融合发展”为主题,汪洋主席讲话中提到“两岸融合发展的大势谁也阻挡不了!”这说明两岸融合发展为推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发展、实现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消除两岸人民历史隔阂、增进两岸人民情感交融指明了方向,为建设“命运共通、休戚与共”的“两岸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青年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尽管当下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会遇到诸多阻力,但我们仍要沿着两岸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前进,进一步加强青年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华故事”,牢牢把握两岸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从而最终实现两岸统一、民族复兴。

  第二,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必须大力关心支持两岸青年这个群体。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由于长期浸染于“去中国化”氛围之中,加上两岸政治差异、社会差距、经济压力与自我认知的迷茫,使得台湾青年缺乏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国家认同”理念的理性认识和客观分析。为此,汪洋主席强调“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为大家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条件。”海峡两岸要从不断优化青年交流的理论政策和机制模式入手,打造两岸青年交流平台,实现青年交流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增强两岸青年交流的实践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引领两岸青年交流和沟通向纵深领域发展。要推进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之间的友好往来,为两岸和平交往注入未来资本,引领两岸青年交流不断提质增效,为两岸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必须大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作为决定两岸前途命运和推进祖国统一的根本力量,是我们一切工作出发点。只有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脚点做到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幸福、为了人民福利,切实解决台湾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台湾青年真正体会到大陆的关切,才能不断增强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凝聚起两岸青年携手推进国家统一的强大力量,推动民族复兴大业。针对台湾青年,汪洋主席温情喊话:“我们欢迎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愿意持续关注台湾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这都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彭韬表示,当前虽然两岸关系复杂严峻,但我们看到:任何形式的阻挠两岸交流,不符合两岸人民利益,是不可能实现的;两岸青年希望不断走近走亲、走深走实的美好愿望,是不可能打压的。只要两岸青年精诚合作,加强交流,携手同心,坚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就一定能够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