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276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6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2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分为“智囊阔论”、“智库思潮”、“智库报告”、“智库聚焦”、“智库论丛”、“智库视野”、“智库观察”、“智库透视”、“智库研究”、“智库思考”以及“思想者论坛”十一个版块,共刊发了17篇涉及两岸关系、美国大选、中美关系、国际关系等话题的文章。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关注美国大选,刊发了《特朗普主义、拜登时代与中美关系的回调预期》、《美国大选后的美中关系:兢争者,对手,还是敌人?》、《特朗普的败招与拜登的旧招新用》、《美国总统大选对美中台关系之冲击》四篇文章。
在《特朗普主义、拜登时代与中美关系的回调预期》一文中,作者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驻站研究员,法学博士)表示,在多重张力下,中美关系的回调与缓和仍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主义的政治遗产和拜登时代的政策回调将共同作用于后选举的中美关系与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将产生一种“差异再平衡”效应,在经贸领域延续全球化的适度合作关系,但在意识形态和人权、民主等价值观领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应当以坚定的内部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改革及外部更高水准的开放与创新,包括对“一国两制”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定力及其制度性推进,来应对特朗普主义遗产和拜登新政策的交叉影响,走向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历史新阶段。
《美国大选后的美中关系:兢争者,对手,还是敌人?》一文的作者张文基(中美论譠社社长、教授)表示,拜登将恢复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角色,加强与盟国的关系,对抗对手。这将是特朗普“美国第一”理论的逆转,特朗普经常冒犯德国等传统伙伴。因此可以预期他将重回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拥抱巴黎气候协定,并积极支持、再入现有的国际组织。在对华政策上他将抛弃以庞培奥为代表的激进、危险地反华新保守主义政策,而代之以有合作也有对抗的对华统一战线。
《美国总统大选对美中台关系之冲击》一文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博士)表示,美国大选产生政党轮替,从特朗普到拜登执政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政策将面临转变,中国不再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美中冲突不会再是无限上纲,而是限缩在局部性领域,美中关系将更具可预测性、可规划性,既竞争又合作,尤其在诸多全球治理领域,美国亟须与中国进行对话合作。在美中关系趋于平缓与未来合作发展趋势下,美台关系增长已陷入“发展停滞”及边际效益递减,台湾当局难以再单边遂行反中路线。此时应改变失衡“重美轻陆”、“联美抗中”战略,宜强化两岸交流、合作及对话,降低两岸如螺旋般上升的敌意。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的《中评社的新闻情感因素》一文。郭伟峰表示,中评社的媒体性质决定了新闻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中评社是以和平为特征,致力于发展、融合的新闻媒体,是以理性、包容、共构为特点的新闻媒体,是一个拒绝极端、拒绝民粹、拒绝谩骂的新闻媒体。没有充沛的情感因素,就无法做得到。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融合与发展仍然是两岸关系的主题》和《“和平相处”才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两篇文章。
《“和平相处”才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一文的作者王昆义(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表示,在这种两岸敌意升高情况之下,台湾民意应该主战的意见会偏高才对,但是调查结果确有高达 9 成的民众希望两岸能和平相处。可见不管两岸多么敌对,民进党多么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还是希望两岸能“和平相处”,这是不变的事实,也是两岸能从 1980 年代以后一直和平相处的主因。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美对华全面对抗战略终将事与愿违》和《中美间技术霸权的争夺——出口管制的科技法律战》两篇文章。
《美对华全面对抗战略终将事与愿违》一文的作者江东流(环球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太智库研究员、广西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表示,中美一旦爆发全面对抗,美将会发现自己面临极大的战略不利。它必将在经济、政治、安全上付出极大的成本和代价,有可能导致美国世界霸权的全面崩塌。
《中美间技术霸权的争夺——出口管制的科技法律战》一文的作者蔡裕明(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博雅学部副教授)表示,随着国际社会对于技术与国际安全的关切,有关于技术竞争亦逐渐白热化。首先,各个国家认为技术能力与自身的安全利益息息相关,更把技术视为硬实力的来源,并追求相对的技术优势,同时担忧潜在竞争国家的颠覆性技术优势,可能成为军事领域的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再者,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不仅决定军事力量的优劣,更可将技术作为外交工具。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萧衡锺(国立台东专科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的《民进党台独意识形态的制约与重构》的一文。该文表示,意识形态指一种信仰系统及态度结构,信仰系统意指观念及态度的综合,而态度结构内涵上是议题取向,而人们使用意识型态来感知及解释政治态度。本文在探讨民进党的台独认知及其落实于两岸政策的变化时,将其台独意识形态当作一个概念来讨论,并以台独意识形态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讨它的本质演变、结构功能、影响制约、以及诉求转变等问题。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蔡英文的关键性抉择》一文。该文作者黄光国(台湾大学教授)表示,在“大国政治”的角力过程中,小国注定只能扮演其“悲剧”的角色。对于两岸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台湾政坛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打不打看台湾,真打假打看美国,大打小打看中共”。现在美国总统大选已经结束,拜登胜出,特朗普拒绝不交出政权。美国霸权的衰微,其实是指日可待之事。在这样的情势下,蔡英文真的还想替美国打一场“代理人的战争”吗?
本期“智库透视”栏目刊发了《挑战与应对:新冠疫情中澳门特区的政府角色》一文。该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澳门在特首及其行政团队带领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抗疫胜利,也进入常态化的抗疫阶段。虽然社会环境的变化给澳门特区政府在此次防疫过程中带来新的挑战,但是特区政府强有力的防疫举措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肯定。通过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不同角色,来观察澳门特区政府在面临社会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后的应对,有利于进一步反思与总结阶段性的抗疫经验,为未来可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经验。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两岸关系研究》和《新形势下两岸互动的困境与民间交流作用刍议》两篇文章。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两岸关系研究》一文中,作者明庭权(武汉行政学院政治与哲学教研部主任)表示,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投下了特殊的历史光幕。此次新冠疫情,不仅凸选了民进党当局“谋独”的实质举动,也折射出中国国民党“弃统”的内心写照,更加彰显了中国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大陆互联网企业在台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一文,该文作者王勇(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表示,台湾地区整体孕育互联网市场的商业氛围不足,相关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资讯网路技术发展缓慢和不充分,导致目前大陆互联网企业在台湾地区投资有些“水土不服”,极大地压缩了大陆互联网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了大陆互联网企业入台的进程。另一方面,台湾地区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总体较小,竞争激烈,使得大陆主流新媒体企业入台发展的意愿不足。第三方面,台湾地区版权方分成比例较高,直接影响了内容当地语系化,降低了大陆互联网企业入台的兴趣。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思想者论坛:美国大选后的两岸关系”。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0年12月号,总第276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6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2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分为“智囊阔论”、“智库思潮”、“智库报告”、“智库聚焦”、“智库论丛”、“智库视野”、“智库观察”、“智库透视”、“智库研究”、“智库思考”以及“思想者论坛”十一个版块,共刊发了17篇涉及两岸关系、美国大选、中美关系、国际关系等话题的文章。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关注美国大选,刊发了《特朗普主义、拜登时代与中美关系的回调预期》、《美国大选后的美中关系:兢争者,对手,还是敌人?》、《特朗普的败招与拜登的旧招新用》、《美国总统大选对美中台关系之冲击》四篇文章。
在《特朗普主义、拜登时代与中美关系的回调预期》一文中,作者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驻站研究员,法学博士)表示,在多重张力下,中美关系的回调与缓和仍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主义的政治遗产和拜登时代的政策回调将共同作用于后选举的中美关系与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将产生一种“差异再平衡”效应,在经贸领域延续全球化的适度合作关系,但在意识形态和人权、民主等价值观领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应当以坚定的内部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改革及外部更高水准的开放与创新,包括对“一国两制”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定力及其制度性推进,来应对特朗普主义遗产和拜登新政策的交叉影响,走向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历史新阶段。
《美国大选后的美中关系:兢争者,对手,还是敌人?》一文的作者张文基(中美论譠社社长、教授)表示,拜登将恢复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导角色,加强与盟国的关系,对抗对手。这将是特朗普“美国第一”理论的逆转,特朗普经常冒犯德国等传统伙伴。因此可以预期他将重回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拥抱巴黎气候协定,并积极支持、再入现有的国际组织。在对华政策上他将抛弃以庞培奥为代表的激进、危险地反华新保守主义政策,而代之以有合作也有对抗的对华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