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论坛研讨:互联网如何改变国际关系?
中评社北京10月30日电(实习记者 钱芏涵)10月24日,第二十二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新科技与国际关系”。新科技为国际关系利用提供工具,有利于增强国际关系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创新。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新科技与国际关系理论”和“新科技与大国外交”这两个议题展开报告与讨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郎平在发表题为《互联网如何改变国际关系》的报告时指出,互联网不会改变国家的政治地理学本质,不会改变国际政治以实习为基础的权力博弈逻辑,它改变的是国家的组织和行动方式以及大国竞争的内容和手段。
首先,互联网改变国家政治生态,甚至在未来重塑。互联网赋权社会,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信息的贡献者、传播者、受众三者之间的角色定位逐渐模糊化;互联网赋权平台企业,使企业成为数字资源(技术和数据)的掌控者,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打破了原有行业秩序;互联网改变了国家权力边界,使国家主权延伸至网络空间,内部和外部权力被分散。
其次,互联网改变国际安全。网络攻击开始大量出现,非常规战争和混合战争在网络空间再现。信息域的政治战也在打响,信息操纵通过改变人的思想从而实现地缘政治目标。颠覆性技术也开始在军事领域应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这类“颠覆性技术”改变了游戏规则。
最后,互联网改变大国竞争。诸如科技主导权的争夺,数字经贸规则的制订,国际安全规范的建立等等。郎平强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权力的游戏刚刚开始,网络空间实力与现实空间高度相关,数字时代的大国竞争使融合国力的竞争。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定定在发表题为《评估人工智能在“施恐”与“反恐”活动中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时指出,近几年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凸显一大特点,即人工智能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目前来看,全球“施恐”与“反恐”活动仍然是不对称的对抗,恐怖组织不断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发新技术,但与此同时,反恐大国在技术领域仍保持优势地位。
陈定定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为区域性大国反恐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恐怖组织也利用其保持相对优势。恐怖组织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增强了恐怖主义活动的破坏力。早在2005年,基地组织就曾使用地段智能无人机在伊拉克境内进行情报勘探活动。
无人机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载体,具有体积小、高度低、雷达捕捉困难等优势,无论是“施恐”方的恐怖组织还是“反恐”方的大国政府都格外重视无人机开发。对于恐怖组织而言,第一,无人机的低端研发具有隐秘性,不易被发现;第二,无人机的研发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第三,研发和使用无人机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均远低于传统武器:据资料显示,IS对一架无人机的中低端改造仅需要不到一千美元。最后,使用无人机进行信息传播也更加隐蔽。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开放,尽管大国政府保持着技术垄断,但不能避免的是,恐怖组织利用无人机技术增强自身的攻击能力。人工智能在日后融入更多人类生活领域(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的同时,恐怖组织也同样有机会利用人工智能将恐怖袭击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最后,陈定定总结道,一方面,人工智能够减轻反恐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恐怖组织进行信息利用、传播和武器开发。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既是新的方便,也是新的挑战。
中评社北京10月30日电(实习记者 钱芏涵)10月24日,第二十二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新科技与国际关系”。新科技为国际关系利用提供工具,有利于增强国际关系研究的科学性和理论创新。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新科技与国际关系理论”和“新科技与大国外交”这两个议题展开报告与讨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郎平在发表题为《互联网如何改变国际关系》的报告时指出,互联网不会改变国家的政治地理学本质,不会改变国际政治以实习为基础的权力博弈逻辑,它改变的是国家的组织和行动方式以及大国竞争的内容和手段。
首先,互联网改变国家政治生态,甚至在未来重塑。互联网赋权社会,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信息的贡献者、传播者、受众三者之间的角色定位逐渐模糊化;互联网赋权平台企业,使企业成为数字资源(技术和数据)的掌控者,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打破了原有行业秩序;互联网改变了国家权力边界,使国家主权延伸至网络空间,内部和外部权力被分散。
其次,互联网改变国际安全。网络攻击开始大量出现,非常规战争和混合战争在网络空间再现。信息域的政治战也在打响,信息操纵通过改变人的思想从而实现地缘政治目标。颠覆性技术也开始在军事领域应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这类“颠覆性技术”改变了游戏规则。
最后,互联网改变大国竞争。诸如科技主导权的争夺,数字经贸规则的制订,国际安全规范的建立等等。郎平强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权力的游戏刚刚开始,网络空间实力与现实空间高度相关,数字时代的大国竞争使融合国力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