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揭牌仪式成功举办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电/9月22日,“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在合肥市高校三创园成立。揭牌仪式邀请到资深外交官、政府外办领导、院校领导、企业家等多位嘉宾出席,并收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会长董斌,上海飞和实业集团总裁郑和通等多位嘉宾发来的贺信。揭牌仪式由安徽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安徽大学法语系黄中流老师主持。

  “外交官说事儿”副主编、天津工作室负责人李媛媛对平台创办的初衷以及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指出“外交官说事儿”的宗旨是通过介绍这一神秘群体的成长历程、爱国传奇、外交生涯、礼仪素养、生活逸趣等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最后对一直给予关注和支持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韩方明会长在贺信中预祝本次揭牌仪式取得圆满成功,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一段时期,随着世界大调整大变革加速展开,国际环境将更趋复杂多变,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明显增大。由此正需要加强合作,培养国际型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同时要继续开展学术研讨与实践,助推社会经济复苏与发展。

  董斌会长在贺信中介绍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旨在促进中外企业家互联互通互信,推动中外高端商务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企业及企业家全球商业地位,改善中外多边商贸关系及全球营商环境,并表示今后愿与“外交官说事儿”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安徽商业品牌贡献力量。

  郑和通总裁在贺信中代表飞和实业集团向“外交官说事儿”工作室揭牌仪式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介绍了双方多次合作的成果与收获,并对接下来在安徽工作的开展充满期待。

  嘉宾发言阶段,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汪芹老师长期从事产教融合、创业教育,她向“外交官说事儿”团队对安徽大学对外交流合作事务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欢迎在合肥的工作室成立后多在创新创业方面与高校加强合作,并表示会全力支持合肥工作室开展工作。

  合肥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张开龙表示,非常荣幸出席此次挂牌仪式,一方面要学习并消化“外交官说事儿”平台传播外交精神与智慧的方法,同时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公众号平台来搭建企业家走出去的桥梁,让外交智慧与不同行业的实践相结合。   安徽省农委国际处处长韦艾平认为,“外交官说事儿”所展示出的外交官风采很让人感动,这种集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于一身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在外交战线上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外交官群体。与此同时,作为农委国际处,无论是出国投资考察还是接待外宾来访的情况都比较多,因此“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的成立对于我们今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都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安徽省翻译协会会长徐鸣指出,通过“外交官说事儿”这个平台揭开了外交官群体的神秘面纱。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外交官觥筹交错的光鲜,但他们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拼搏与付出的汗水却常常不为人所知,应该有这样的平台来记录和传播,给社会留下一些珍贵的回忆与传承,让更多人明白共和国外交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詹全旺院长首先就挂牌仪式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指出现在的中国正在阔步前行,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未来需要更多优秀的外交官与外交人才,需要加快传承外交精神、培养外交人才的速度。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现已有五十多位外交官在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做贡献,但还需要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外交官,并志愿投身这个领域,再次祝贺“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的成立,也期待在全国推广开来。

  安徽新媒体集团工会主席李先锋在发言中指出,9月21日国新办举行“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发布会”,意味着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安徽作为自贸区,今后复合型外语人才将形成巨大缺口,需要提升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外交官说事儿”在合肥成立工作室,将会对此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影响力也会随之在安徽逐渐扩大并开花结果。
  
  安徽大学西亚北非中心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泽壮首先就“外交官说事儿”来到合肥工作室挂牌表示祝贺,指出随着中国发展,中国正在全方位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愈发显示出重要性,而且相比于外交官研究得更深、更透、更细,这样的研究应该对外交决策、国家政策制定有比较强的参考意义。

  另外,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学者无时无刻不与对象国各界人员打交道,实际上是以不同的形式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事业。学者、媒体、政府、企业等彼此之间需要加强深度融合、对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互相促进。借助“外交官说事儿”搭建的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做很多有益的工作。总之,我们都应该有大外交意识、整体外交意识,合肥工作室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安徽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胡学文对于“外交官说事儿”继北京、天津之后的第三家工作室落户安徽表示欢迎,也感到很荣幸,指出这是对安徽外事交流与国际合作领域已有成绩和巨大潜力的肯定。多年来安徽大学的外事工作得到了很多外交官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今后安徽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同时希望加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提升,培养更多适应外交事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在安徽大学任教多年的法国人菲利普教授感慨于近些年安徽城市面貌的变迁,感受到中国巨大的发展变化,对于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平台“外交官说事儿”落户安徽表示非常高兴。

  安徽觅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蓉女士也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自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她始终情系中外文化交流,虽然未能成为外交官,但也在经济领域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着一份力量,并表示未来会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外交官,作共和国外交事业的接班人。

  “外交官说事儿”平台创办人、察哈尔学会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前驻法国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向黄中流老师及安徽各界朋友的支持与肯定表示感谢,随后饱含深情地说,引用李肇星部长的一句话,外交官这个职业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常常有缘见证甚至参与历史”。

  无论是亲历香港回归、中法友好年,还是参与申办上海世博会,每一个大事件都是对外交官个人能力与毅力的巨大考验,但历经千辛万苦,不负使命,完成历史重任时,那种成就与自豪感是无可颦美的。如今虽已退休,仍愿意继续发挥余热,带领团队继续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前驻比利时王国、法国使领馆领事杨宝珍充分肯定了“外交官说事儿”创办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指出这不仅是一个自媒体平台,更是一所学校,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外交官都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外交知识。

  在今天这个民族复兴,国家稳步发展的伟大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外交事业,这是非常好的选择,也是非常光荣的选择。今天“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的成立,对于助力安徽省域经济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发挥巨大作用。

  “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负责人黄中流老师表示,将借此契机,提升本平台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外交官,关注中国外交事业,同时也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与更多希望投身外交领域、对接外交资源的个人与团体开展交流合作,助力安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动安徽新时代的改革与发展。

  上午,安徽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薛照明,教务处处长高清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胡学文,外语学院院长詹全旺,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辉,学生处副处长邢冰,互联网学院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黄中流等,同“外交官说事儿”团队举行座谈,双方就安徽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进行交流研讨,并对未来对接合作达成一致意见。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中评社北京9月23日电/9月22日,“外交官说事儿”合肥工作室在合肥市高校三创园成立。揭牌仪式邀请到资深外交官、政府外办领导、院校领导、企业家等多位嘉宾出席,并收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会长董斌,上海飞和实业集团总裁郑和通等多位嘉宾发来的贺信。揭牌仪式由安徽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安徽大学法语系黄中流老师主持。

  “外交官说事儿”副主编、天津工作室负责人李媛媛对平台创办的初衷以及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指出“外交官说事儿”的宗旨是通过介绍这一神秘群体的成长历程、爱国传奇、外交生涯、礼仪素养、生活逸趣等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最后对一直给予关注和支持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韩方明会长在贺信中预祝本次揭牌仪式取得圆满成功,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后一段时期,随着世界大调整大变革加速展开,国际环境将更趋复杂多变,国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明显增大。由此正需要加强合作,培养国际型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同时要继续开展学术研讨与实践,助推社会经济复苏与发展。

  董斌会长在贺信中介绍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旨在促进中外企业家互联互通互信,推动中外高端商务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企业及企业家全球商业地位,改善中外多边商贸关系及全球营商环境,并表示今后愿与“外交官说事儿”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安徽商业品牌贡献力量。

  郑和通总裁在贺信中代表飞和实业集团向“外交官说事儿”工作室揭牌仪式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介绍了双方多次合作的成果与收获,并对接下来在安徽工作的开展充满期待。

  嘉宾发言阶段,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汪芹老师长期从事产教融合、创业教育,她向“外交官说事儿”团队对安徽大学对外交流合作事务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欢迎在合肥的工作室成立后多在创新创业方面与高校加强合作,并表示会全力支持合肥工作室开展工作。

  合肥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张开龙表示,非常荣幸出席此次挂牌仪式,一方面要学习并消化“外交官说事儿”平台传播外交精神与智慧的方法,同时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公众号平台来搭建企业家走出去的桥梁,让外交智慧与不同行业的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