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272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国评论》第272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2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8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台湾、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后疫情时代 :人类对话、交流、合作大趋势》一文。该文作者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首席专家王卫星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的幅度之广、影响之深、进展之速和震动之烈一时空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遽然间又为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 形成“巨型冲击”,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凸显了国际格局的东升西降,加速了西方秩序的链式裂变,而且刺激了美国争夺影响力的恶性竞争,强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安全自保和战略自主意识。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对俄罗斯修宪问题的再观察与思考》和《新冠疫情下美国的战略焦虑及中美共处之道》两篇文章。

  《对俄罗斯修宪问题的再观察与思考》一文作者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力表示,俄罗斯修宪进程尽管遇到疫情干扰,尽管斗争激烈,但总体顺利,超过四分之三之多的选民赞同普京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赞同将现任总统任期归零,赞同对国家立法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许可权划分作出新的调整,赞同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准所作的承诺,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历史观、大局观,也展现出人心之所向。应该说,这就是俄罗斯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所在。

  《新冠疫情下美国的战略焦虑及中美共处之道》一文指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引起了美国在战略和经济上的焦虑。新冠疫情爆发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美国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的主要威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精心策划的“替罪羊策略”正在损毁中美之间信任与合作的桥梁。新冠病毒不分国界、种族的肆虐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毁灭性影响,更加证实中美通力合作抗击疫情的必要性。然而,美国政府由原先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正在转变为“原则现实主义”,不仅于抗疫无益,也将严重冲击现有国际秩序。

《中国评论》第272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试析“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理论体系和错误逻辑》一文。该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王英津采用素描手法,将“台独”理论体系简约为:“三个否定”+“一个坚持”→“一个目的”→“台湾共和国”。具体说来,所谓“三个否定”,即指否定或歪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 2758 号决议三个国际法律文件的有效性;所谓“一个坚持”,是指坚持和强调 1952 年《旧金山和约》的“有效性”;所谓“一个目的”,是指“台独”势力“三个否定”和“一个坚持”的目的是为论证“台湾地位未定论”,继而为通过“2300 万住民自决”、“公投制宪”来建构“台湾共和国”奠定“合法性”基础。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香港民主派的政治迷失:“李柱铭现象”解析》和《美式“普世价值”的双重标准与伪善》两篇文章。

  在《香港民主派的政治迷失:“李柱铭现象”解析》一文中,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田飞龙表示,因为观念与情感上的“国家”缺位,李柱铭在每一阶段的政治思考和行动中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而“民主”为他的全部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非常浅表化的道德合法性掩护。一切为了“民主”,而不是建立对国家最基本的忠诚和认同,成为李柱铭同行之下的香港民主道路“坎坎坷坷”的关键性精神根源。这里的“民主”一经与国家忠诚及认同脱轨,就会自然而然演变为本土分离运动甚至直接的“港独”。

  《美式“普世价值”的双重标准与伪善》一文的作者黄光国(著名社会科学学者,台湾大学教授)指出,正是因为美国社会蕴藏着严重的阶级对立问题,美国也建构出世界上“最完备”的国家安全体系。日前美国至少有四十六种法令,明确政府各部门有关国家安全权责,扩大警察机关权限,甚至允许中央情报局执行暗杀行动。既然美国认为,保障国家安全是普世价值,不允许人民叛乱或外力入侵,那为什么美国反对中共制定港版国家安全法,自己要介入香港事务?这难道不是明显的双重标准吗?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印太愿景:不稳定时代所建构的稳定战略?》、《美中战略竞争会出现“权力平衡者”吗?》和《非传统安全的连锁效应分析——以新冠疫情后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传导链条为视角》三篇文章。

  在《印太愿景:不稳定时代所建构的稳定战略?》一文中,作者王昆义(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表示,最近国际上一系列看似没有连结性的事件,其实还是紧扣着美国推出的“印太战略”,这个战略是由一种“菱形”的板块所构成,“大菱形”可以从美国、日本、印度、澳洲画出一个战略地图,内部还有一个“大战略三角”,即台湾、日本、印度所画出的对中国的“亚洲北约”遏制线,等于在中国的东北方、东南方,再加上印度所处的西南方,分点遏制中国在军事上的动作。   罗庆生(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在《美中战略竞争会出现“权力平衡者”吗?》一文中指出,对欧洲来说,美国已逐渐丧失或自己抛弃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中国显然还没有能力或足够条件接续这个责任领导世界。如果世界需要这角色,欧盟或许将不得不挺身而出。但这也不表示欧洲会加入中国这一边,更大的可能性是作为第三势力,平衡美、中的权力竞争。从 17 世纪开始,欧洲对“权力平衡”即有长期实践的经验。亚洲与其他地区国家或许也乐见这种情况,因为出现三足鼎立的平衡者,将有助于缓和愈趋紧张的美中对抗关系。

  《非传统安全的连锁效应分析——以新冠疫情后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传导链条为视角》一文作者张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表示,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着复杂多样的生存风险与安全威胁。始于 2019 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各国忙于应对,却疏于打破意识形态界限和超越地缘政治分歧来实现全球治理,勠力同心地共同抗疫,呈现出碎片化的应对模式。这在中美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表现明显。非传统安全问题跨越国界,各国或是通过完善的内部体系独自消化,或是被倒逼进入全球治理体系参与跨国协作,都无法回避非传统安全通过传导链条带来的全球冲击。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安倍谋求日本“正常化国家”与“强大日本”战略》、《中印边境冲突 北京的态度与政策》和《关于新冠疫情下世界形势的几个判断》三篇文章。

  王建民(中国社会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和倪霞(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安倍谋求日本“正常化国家”与“强大日本”战略》一文中指出, 安倍政权有强烈终结“战后体制”、改变战后日本和平发展道路、谋求日本“正常化国家”、实现“强大日本”远大战略目标与梦想。围绕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对内进行重大改革,解禁集体自卫权,加强防卫力量,致力修改和平宪法,推行“安倍经济学”,实现“富国强兵”之策;对外确立“积极和平主义”理念与“俯瞰全球仪外交”战略,合纵连横,以巩固美日战略同盟为主轴,推进与配合“印太战略”,建构“多边多层”安全体系,介入南海事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其核心是“牵制中国、壮大日本”。

  《中印边境冲突 北京的态度与政策》一文作者蔡裕明(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博雅学部副教授)表示,印度在抵制中国的技术、商品与服务后,将更为强调“印度优先”或“印度制造”的重要性, 可能影响中国在南亚所建构的“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使得北京将不得不强化与巴基斯坦、尼泊尔或斯里兰卡的外交与经济关系。但是在目前中国与美国的结构性冲突下,中国将会更为重视印度的重要性,北京不乐见华府拉拢新德里加入包括日本与澳洲在内的海洋民主四国安全体系当中。从地缘政治视角而言,中印关系成为中美关系之后,第二个对北京而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关于新冠疫情下世界形势的几个判断》一文作者郑保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指出,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大瘟疫,本该合作抗疫的国际社会却严重分裂,各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没有为应对疫情做充分准备,不是集中力量抗疫,而是无端指责中国应该为疫情全球蔓延负责,并在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安全方面寻求与华对抗(比如在台海、南海和香港等问题上不断对华挑衅),致使世界面临陡然上升的传统安全威胁,这反过来更加不利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不夸张地说,国际安全形势正在快速恶化为二战结束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程度。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蔡英文第二任期台日关系的新动向与风险点探析》一文。该文作者黄继朝(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博士)表示,2020年6月22日,日本冲绳石垣市议会通过钓鱼岛改名,再次发起挑衅,对此,台湾岛内民意“保钓”反响激烈,但蔡英文当局却一味强调“冷处理”,表现出“无立场亲日”的姿态。蔡英文刚连任不久,台日关系就因钓鱼岛问题出现异动,不仅引发各界对钓鱼岛问题的关注,更让蔡英文连任后的台日关系走向成为一个亟需考察的现实焦点。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台湾社会对于中国大陆“他者”的迷思》一文。该文作者萧衡锺(台东专校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文化大学博士)表示,台湾的本土主义则以跨国强势力量下的从属者与受害者自居,以深耕台湾在地来维护台湾的自主性,强烈扺抗诸如大中国本位主义或两者合流的跨国主义等压迫性力量,认为中国若不是利害上的直接对手,间接而言也会伤害台湾在地的弱势利益。解严与终止“动员戡乱”之前的大陆是敌人,投奔对岸就是“叛国”,现在对方招手欢迎台湾,要能够极力克制大陆发展机遇的台湾人才称得上是爱国、爱本土,虽然台湾人不再以所谓的“共匪”来理解中国大陆,但大陆依然是个敌对的他者。

  本期“智库展望”栏目刊发了《越南与印尼渔业纠纷解析》一文,该文指出,印尼与越南对渔业资源的争夺在东南亚国家中最为激烈。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成员国 , 在东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越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影响力与日倍增。两国在该地区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双方海上日益激化的渔业矛盾不仅影响两国关系,也会给南海安全局势蒙上阴影。从现实来看,双方渔业纠纷也最可能让南海危机意外升级。

  本期月刊还刊发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中评青年论坛:中评智库青年专家论时局”实录全文。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0年8月号,总第272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中国评论》第272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2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8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台湾、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后疫情时代 :人类对话、交流、合作大趋势》一文。该文作者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首席专家王卫星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的幅度之广、影响之深、进展之速和震动之烈一时空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遽然间又为大变局按下了“快进键”, 形成“巨型冲击”,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凸显了国际格局的东升西降,加速了西方秩序的链式裂变,而且刺激了美国争夺影响力的恶性竞争,强化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安全自保和战略自主意识。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对俄罗斯修宪问题的再观察与思考》和《新冠疫情下美国的战略焦虑及中美共处之道》两篇文章。

  《对俄罗斯修宪问题的再观察与思考》一文作者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力表示,俄罗斯修宪进程尽管遇到疫情干扰,尽管斗争激烈,但总体顺利,超过四分之三之多的选民赞同普京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赞同将现任总统任期归零,赞同对国家立法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许可权划分作出新的调整,赞同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准所作的承诺,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历史观、大局观,也展现出人心之所向。应该说,这就是俄罗斯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所在。

  《新冠疫情下美国的战略焦虑及中美共处之道》一文指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及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引起了美国在战略和经济上的焦虑。新冠疫情爆发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美国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的主要威胁。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精心策划的“替罪羊策略”正在损毁中美之间信任与合作的桥梁。新冠病毒不分国界、种族的肆虐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毁灭性影响,更加证实中美通力合作抗击疫情的必要性。然而,美国政府由原先奉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正在转变为“原则现实主义”,不仅于抗疫无益,也将严重冲击现有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