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立足扩大内需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总的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个新趋势。为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要以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为抓手,形成合理分工、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一体化布局。
要看到,疫情冲击下,区域产业一体化需求增大。区域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是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和企业成本高企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东北为例,哈尔滨、长春、沈阳都建有汽车制造厂,长春与哈尔滨都曾提出要延伸汽车产业链条。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4万亿元左右,但最大的几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却没有一家在东北地区,其中或有这方面的原因。受疫情冲击,在全球可能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的趋势下,要统筹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区域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
进一步看,为有效防范全球产业链切割和供应链节点重新布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至关重要。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倾向突出,不同环节的衔接需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破解区域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问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共享,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要注重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并在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未来几年,我国城乡结构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为重点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是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肆虐,受疫情影响,各国大量削减进口商品,我国务工农民主要从事的以外贸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亦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工及农民的整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应对疫情冲击,一方面要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推动农村人力资本、土地等要素融入城市,从而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从而拉动农村内需市场提质扩容。比如,农村公共设施的人均投资远低于城市,如果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将会开辟巨大的投资空间。
还要看到的是,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乡一体化的载体,对于释放消费潜力、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加大城乡新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同时,要以抗疫互动合作为重要契机,强化和周边国家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分工合作,在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其一,在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区域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选项,以中日韩为重点的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有可能加快推进。以东北为例,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东北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联系十分密切。东北可利用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和经贸联系更加接近的条件,在对接东北亚共同发展过程中促进东北振兴。
其二,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合作进程。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新变局,要把加强同东北亚、东南亚的区域合作等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通过区域功能重构和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合理的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更加有效参与区域合作。比如,东北与日韩运输距离较近,具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可利用东北三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地域优势和产业条件,加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其三,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区域合作新布局。要充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南自贸港等处于开放前沿的优势,主动对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区域经济高水平开放发展注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动力。比如,以产业项下自由贸易为重点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便利化,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为目标,在重点产业领域自由贸易上尽快取得突破,从而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更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
总的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个新趋势。为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要以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为抓手,形成合理分工、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一体化布局。
要看到,疫情冲击下,区域产业一体化需求增大。区域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是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和企业成本高企不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东北为例,哈尔滨、长春、沈阳都建有汽车制造厂,长春与哈尔滨都曾提出要延伸汽车产业链条。201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4万亿元左右,但最大的几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却没有一家在东北地区,其中或有这方面的原因。受疫情冲击,在全球可能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土化的趋势下,要统筹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区域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
进一步看,为有效防范全球产业链切割和供应链节点重新布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至关重要。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倾向突出,不同环节的衔接需要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破解区域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问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共享,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要注重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并在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