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国战疫经验能否为世界所借鉴?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首先表示,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许多国家都无法幸免,在病毒面前,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老百姓都是平等的。如果东西方文化没有那么大差异,中国创造的时间窗口则不会被浪费。中国的做法和国家的统一指挥调度使得中国内部的抗疫取得了很有效的成果,但其他国家并未重视,也没有“抄作业抄到真谛”。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方式没有被西方国家认知、重视、应用。中国在抗疫初期的教训和不足没有被他国吸取。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深层次的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表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方案、中国理念的打心底里的不认同,是东西方文明的大对决。
陈文玲说,面对这么强的疫情的蔓延,整个人类要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星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到底怎么能和大自然保持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以邻为壑,强权争霸,非此即彼的想法还存在在不少国家、不少人的思维里,我们要思考重新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这场疫情会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导火索,更漫长的世界格局的变革在后面,疫情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激荡,观念的改变,百年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拭目以待。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目前欧洲在确诊病例的人数上名列前茅,但它本身有很好的医疗卫生水平,何至于此?第一就是一开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发生在中国的疫情有偏见,对新冠病毒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二就是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采取的应对方式和思路也不同,不可能与中国取得同样的效果。未来的变化要以意大利的状况和德国的状况为欧洲的标杆进行观察。
崔洪建也说,这次新冠疫情对欧盟、欧洲一体化也是一种考验,对欧洲的国际关系会产生一定影响,欧美之间的来往禁令以及疫苗争抢问题会放大欧美之间的摩擦,俄罗斯在这个时候扮演的角色会凸显,这是我们熟悉的大国博弈的画面。此时此刻,中国可以在物质上、机制上的与欧洲进行全面合作,更好的帮助欧洲更多国家,同时不可让他们误会中国是在分化欧洲,否则会对中欧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今后中欧双方也可以想一想在对非洲的公共卫生援助方面能进行什么样的合作。中国大病初愈,面临着国内繁重的任务,帮助他国要有平常心和同情心,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中欧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方面。
CCG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董增军表示,这个新型的冠状病毒是本身人类未知的,到现在我们仍然有很多不确定。这是一个传染病,传染源、传染途径、潜伏期、发病期、易感人员等方面随着时间推移我们都有不断的了解。防治传染病怎么做到,能不能做到都与我们的认知有很大关系,我们应该是一个敬畏、科学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现在的国际情况和两个月前的中国很相似,我们有些经验也已经在国际上分享,比如怎么能够应查尽查,利用资源互相帮助来达到目的等,我们的认知、态度不能局限,思路方法也要清晰,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尔盖茨的一封信里就讲,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我认为,人类应该思考怎么和自然共存,人与人之间怎么共存,怎么有效沟通,人类能不能更健康,世界能不能更美好?这也都是智库应该思考的问题。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中国的“封城”、“方舱医院”的措施现在看来确实行之有效,目前国际社会上也开始效仿,但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一味照搬也会水土不服。我们要完全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不惜一切代价还是淡化疫情的危险性以减轻对经济政治的冲击?我觉得好的公共政策应该在这两个极端之间选取一个适合各自国情的平衡点,香港、新加坡就是代表这种较平衡模式的实例。虽然现在中国在战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忘记这过程中的一些次生灾害和副作用,更不能用看笑话的态度看别的国家,各个国家要因应各自国情处理相关问题。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从疫情全球性爆发的基本原因、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全球疫情的启示、疫情的冲击与国际合作的紧迫性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秩序的未来发展四个大方面与听众进行了分享。王勇希望在抗疫的问题上中美可以保持合作,美国的鹰派要摒弃前期做过的一些政治化的操作,要转变态度,这样中美关系才会有机遇,否则中美未来的竞争还会加剧。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首先表示,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许多国家都无法幸免,在病毒面前,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老百姓都是平等的。如果东西方文化没有那么大差异,中国创造的时间窗口则不会被浪费。中国的做法和国家的统一指挥调度使得中国内部的抗疫取得了很有效的成果,但其他国家并未重视,也没有“抄作业抄到真谛”。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方式没有被西方国家认知、重视、应用。中国在抗疫初期的教训和不足没有被他国吸取。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深层次的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表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方案、中国理念的打心底里的不认同,是东西方文明的大对决。
陈文玲说,面对这么强的疫情的蔓延,整个人类要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星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到底怎么能和大自然保持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以邻为壑,强权争霸,非此即彼的想法还存在在不少国家、不少人的思维里,我们要思考重新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这场疫情会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导火索,更漫长的世界格局的变革在后面,疫情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激荡,观念的改变,百年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拭目以待。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目前欧洲在确诊病例的人数上名列前茅,但它本身有很好的医疗卫生水平,何至于此?第一就是一开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发生在中国的疫情有偏见,对新冠病毒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二就是由于国情和体制不同,采取的应对方式和思路也不同,不可能与中国取得同样的效果。未来的变化要以意大利的状况和德国的状况为欧洲的标杆进行观察。
崔洪建也说,这次新冠疫情对欧盟、欧洲一体化也是一种考验,对欧洲的国际关系会产生一定影响,欧美之间的来往禁令以及疫苗争抢问题会放大欧美之间的摩擦,俄罗斯在这个时候扮演的角色会凸显,这是我们熟悉的大国博弈的画面。此时此刻,中国可以在物质上、机制上的与欧洲进行全面合作,更好的帮助欧洲更多国家,同时不可让他们误会中国是在分化欧洲,否则会对中欧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今后中欧双方也可以想一想在对非洲的公共卫生援助方面能进行什么样的合作。中国大病初愈,面临着国内繁重的任务,帮助他国要有平常心和同情心,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中欧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