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进益:应积极为两岸新时代的来临筹谋划策
中评社香港12月9日电(记者郑汉龙)12月6日,台湾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博士在上海,发表名为“为新时代的两岸关系筹谋画策——两岸应重新建构一个‘新的共识’”的主题的演讲。邱进益首先介绍了近三十年来亲身参与两岸事务的经验与体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有高度的期待。邱进益认为,台湾明年一月的大选,韩国瑜当选的机率很高,在此新时代来临之际,两岸一定要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努力使两岸关系重归正确的道路;双方应认真思索,如何能使两岸关系更加稳固、更加牢结,以为两岸人民谋求福祉与和平。
以下为邱进益博士的演讲全文:
一、引言
承蒙《中国怡居》杂志的发行人常文驹先生的邀请,前来上海与大陆台商及各界的朋友,发表个人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个人深感荣幸与感谢。个人自1980年代末期,从参与研拟台湾老兵返乡探亲作业计划开始,以至后来出任“总统府国家统一委员会”的执行秘书、研究委员会召集人、“国统会”发言人,谋划了“国家统一纲领”、解释了“一个中国”的含义、建构了“九二共识”,几乎是无役不与。后来又放下出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筹画与亲自参与1993年4月新加坡的“辜汪会谈”,签署了四项协议,取得了两岸领导人十分肯定的成果。其后热心两岸事务,奔走穿梭两岸,先后又提出了“两岸共享主权论”以及几乎是第一份的“两岸和平合作协议”草案(2008年)。前后为时三十年间,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波涛起伏,都有亲身的经验与体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更有高度的期望,面对两岸新时代的到来,个人有许多的所感所思,今日在此发表,尚请专家学者与各界朋友,多多批评指教。
二、新时代的来临
就大陆而言,经过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大陆正式进入“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换句话说,中国大陆已正式进入了习近平的新时代。尽管大陆近两年来面对内外的许多问题,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治理与管控力,可以说极为稳固。而其强力主导与主动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企图心,随处随时可见。此所以说明为何在今年元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中,又提出“两制台湾方案”探讨的种种面向。在这样一个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的时刻,台湾应该如何面对?
就台湾而言,2020年1月11日又面临台湾“总统”大选。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两岸关系不仅会面临台湾倒退之势,甚至可能面临擦枪走火、走向武力冲突的境地,这恐怕非两岸人民所乐见。依目前情势,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虽仍在苦战之中,但我对韩国瑜当选,有充分信心。其原因不但因为韩国瑜苦民所苦,深获基层选民认同,而所谓经济蓝、知青蓝的选民,亦因韩的多方解释与面对面沟通,而将改变他们投票的倾向。保守估计,韩的铁粉有二百万之谱,加上国民党的基本盘在三成至三成五之间,再加上海外大批华侨以及大量大陆台商的支持,定能当选。尤其民进党在“立法院”推动“中共代理人”法案后,大陆台商现在可能人人自危,动辄得咎,不知何时何地会被戴上红帽子,试问今日在座各位台商朋友,你们会支持一个引进“中共代理人”法的政党候选人吗?我想不会!所以随着韩国瑜的当选,势将开启韩国瑜的新时代,为期四年,甚至八年!
三、错失了的黄金机遇
2008年5月到2016年5月,台湾由中国国民党的马英九执政。八年之中两岸关系可以说突飞猛进。两岸两会复谈、直接三通、开放观光、经贸投资与文教交流大幅增长,又签了ECFA等23项协议,对于化解两岸敌意,增进互信,确实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晤,可以说将两岸关系推至至高的境界。可惜马英九畏首畏尾,谨小慎微,置2008年竞选时所提出的、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诺言于不顾,未能使两岸关系再更进一步,再强固与法制化,可谓功亏一篑,实在可惜。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急速冰冻,台湾又走上恐中、反中、仇中的道路,更违背了蔡英文上台执政时所作的不改变现状、不与中共对抗的诺言。马英九执政八年所缔造的黄金际遇,就这样白白的错过了。因此,在此新时代来临之际,两岸一定要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努力使两岸关系重归正确的道路。双方应认真思索,如何能使两岸关系更加稳固、更加牢结,以为两岸人民谋求福祉与和平。
四、“九二共识”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
“九二共识”一词是公元2000年当时为台湾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苏起所创的名词,以概括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在香港会谈前后的内涵与结果。我是1992年当时共同建构所谓“九二共识”的当事人之一。包括当时海基会提出而后来为海协会所尊重并接受的第八案文字,就出自我手。因此我对以及92年会谈的经过及最后所形成的结果,均有深刻的认知与了解。大致的情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两岸均同意,目前是处于两岸共同谋求统一的过程之中;2、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至于何谓“一中”,其内涵为何?台湾方面认为与大陆的认知有所不同;4、因为认知不同,台湾方面建议以口头方式各自表述(即各说各话);5、海协会随后以电话及传真告知海基会,对此表示接受与尊重,但强调在事务性的协商中,不谈一中的内涵。这就是当年谈判交涉的经过。故我始终认为用“共识”一词,其中不无以偏概全之嫌,因为双方对一中涵义,认知不同,并无“共识”,这也是以后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之后纷纷跳出来否认有“九二共识”的原因。假如当时苏起来问我,我一定会建议用“九二谅解”一词加以概述,如此可能更为周全,而不至引起争论。
但也不可否认者,由于有所谓的“九二共识”,使得两岸有一个基本政治互信,以致1993年4月就有了辜汪的新加坡会谈,以及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关系的突飞猛进,使两岸保有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和平,可谓功不可没!
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1月2日发表谈话后,台湾民进党的蔡英文,变本加厉,不仅否定“九二共识”所强调的模糊性与功能性的作用,已荡然无存。故吾人必须思考,应用何种途径方式以使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我思索再三,认为双方应该重新建构一个“新的共识”。此一共识,必须由双方共同签字以昭信守。
五、如何建构“新的共识”
(一)两岸领导人再次会晤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任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会晤,为两岸关系推至最高潮,但除建立两岸热线外,可惜当时并无具体的结果,仍停留在各说各话的阶段。翌年台湾执政党轮替,三年半来两岸关系不进则退,反更严峻。故此次随着韩国瑜的当选,应积极谋划两岸领导人的再次会晤并盼能获具体的结论。因为当两岸领导人会晤,就可以确定往后若干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与方针。此事非常值得两岸领导阶层详细思考评估与规划。
(二)建议会晤的时程与地点
台湾方面,韩国瑜将在2020年5月20日就职,就职后百事待理,恐难腾出时间,再加上两岸间的折冲安排,事先铺陈,非一时不为功,但也不宜过迟。故理想的晤面时间落在2021年夏天,此际距其第一任终了仍有三年的时间。就大陆而言,习近平之第二任期终于2022年11月,但第三任期又是五年,可至2027年11月,假如韩能获得连任,那么其任期亦将至2028年5月,两者约有七至八年的时间重迭。这是一段黄金时期,千万要加以把握,以弥补马英九执政八年所错失的机遇。
至于会晤地点,则以新加坡为首选。但如双方同意,亦可考虑移至澳门或者上海、西安。至少表示两岸关系回归基本面,乃是两岸间的事务,不必劳动第三者的外国了。
(三)会晤中讨论的主题
1、讨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即在ECFA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两岸共同市场,这对日渐边缘化的台湾,是一剂强心针。相信台湾人民不会反对。此事可委由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牵头。
2、确定两岸和平合作协议的基本方向
3、决心共同建构“新的共识”
(四)发表共同声明
六、我心目中的“新的共识”内涵或元素
1、双方共同议定“一个中国”的定义或内容
2、重申“一个中国”的主权由两岸人民共享,共同宣布维护中国主权之决心。
3、以具体文字表达相互承认其各自统辖的治权。
4、以三年时间讨论并签订,建立共同市场协议与和平合作协议。
5、确切并妥善安排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的方式。
6、厘定台湾在恢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可扮演的角色。
七、后续的安排
(一)双方互设官方代表机构
(二)各自成立“和平统一推动委员会”
(三)之后,双方合组“宪政秩序协商会”,共同协商安排未来一个统一的中国,暂以2035年设为统一的目标年。
八、我对大陆的期盼
(一)务必把握新时代的黄金机遇,充分发挥以大事小“仁”的精神,对台湾方面要多作让步。依我在1992年1993年的两岸体验,以及马英九执政时代,大陆方面的种种让步与配合,足以证明,大陆方面有让步的诚意与决心。
(二)认真思考在不牵涉“两个中国”的前提下,承认台湾方面的治权。如不能解决“台湾是什么?”的情况下,如何可以与台湾方面签订共同市场与和平合作协议?如不予台湾以适当的国际空间,如何可以满足台湾人民心中的愤概与不平?
(三)严肃且认真地思索台湾的战略地位与价值。台湾是中国领土中唯一濒临太平洋者,在中国走向海洋、重建海权的过程中,如得台湾,真可谓如虎添翼。如以花莲作为大陆航母及潜艇基地,则不仅截断了地缘上的第一岛链,且随时可以挺进第二岛链。同样以高雄港作为海军基地,将太平岛设施再加扩充,则可与海南两相呼应,确切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反之如一再作为美国制衡大陆的棋子,如芒在背,孰轻孰重就一目瞭然了。
(四)在大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认为国家统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必需统一,亦必然统一”。又强调将以和平方式统一。但究其大陆方面多年来只有断断续续的行政措施,对于如何统一,如何为统一创造环境与条件,迄无良策。反之却斤斤计较于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似乎是一个铁定而不能更动的前提。“一国两制”是先有“一国”,再有“两制”。但台湾与大陆目前尚未统一,仅有大陆片面定义的“一个中国”,如何就要谈“两制”?实在有点本末倒置。除了“一国两制”外,是否有其他选择,例如邦联制、联邦制、阿拉伯联邦共和国制等等?凡此均在应可探讨之列。以目前香港的骚动情势,更无法说服台湾百姓心悦诚服地接受“一国两制”。故我以为,大陆应该暂时搁置“一国两制”提法。而以具体政策诱导台湾逐渐走向统一之路。而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以上建议加强推动“新的共识”,以开阔的胸襟迎接台湾走向谈判之路。
中评社香港12月9日电(记者郑汉龙)12月6日,台湾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博士在上海,发表名为“为新时代的两岸关系筹谋画策——两岸应重新建构一个‘新的共识’”的主题的演讲。邱进益首先介绍了近三十年来亲身参与两岸事务的经验与体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有高度的期待。邱进益认为,台湾明年一月的大选,韩国瑜当选的机率很高,在此新时代来临之际,两岸一定要痛定思痛,亡羊补牢,努力使两岸关系重归正确的道路;双方应认真思索,如何能使两岸关系更加稳固、更加牢结,以为两岸人民谋求福祉与和平。
以下为邱进益博士的演讲全文:
一、引言
承蒙《中国怡居》杂志的发行人常文驹先生的邀请,前来上海与大陆台商及各界的朋友,发表个人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个人深感荣幸与感谢。个人自1980年代末期,从参与研拟台湾老兵返乡探亲作业计划开始,以至后来出任“总统府国家统一委员会”的执行秘书、研究委员会召集人、“国统会”发言人,谋划了“国家统一纲领”、解释了“一个中国”的含义、建构了“九二共识”,几乎是无役不与。后来又放下出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筹画与亲自参与1993年4月新加坡的“辜汪会谈”,签署了四项协议,取得了两岸领导人十分肯定的成果。其后热心两岸事务,奔走穿梭两岸,先后又提出了“两岸共享主权论”以及几乎是第一份的“两岸和平合作协议”草案(2008年)。前后为时三十年间,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来龙去脉,波涛起伏,都有亲身的经验与体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更有高度的期望,面对两岸新时代的到来,个人有许多的所感所思,今日在此发表,尚请专家学者与各界朋友,多多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