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访黄清贤:两岸应互释善意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6条”的出台、ECFA、“芒果干”、美台关系等两岸间的热点议题表达了看法。

  黄清贤来自台湾,现任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华日报社长特别顾问兼大陆新闻中心主任、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大陆事务中心主任、成功大学两岸治理与华人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他还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此外,黄清贤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民党智库)董事。

  作为一名在陆台籍教师,黄清贤对新近出台的“26条措施”十分有感。他表示,“26条措施”代表的是精益求精,它更像是一个宣示,代表着大陆把台湾民众当作一家人,重视他们在大陆的发展,并力图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其可以在大陆取得自我的实现和成就。

  近期蔡英文当局抹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使ECFA再度被热议。黄清贤直指,这种抹黑纯粹是蔡英文当局为了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而采取的混淆视听的做法。当时正是因为民进党的阻拦,包括其不愿意通过ECFA之后的譬如“两岸服贸条例”等协议,才使得其他国家会质疑ECFA贸易的不公平。

  谈及美台之间的关系,黄清贤说,美国从过去到现在对台湾几乎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台湾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台湾民众可以在两岸交流中获得和平发展的最大利益,不要把台湾人民推到战争的第一线,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的!

  展望未来的两岸关系,黄清贤说,台湾尤其民进党政府应该赶快顺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两岸关系理顺。同时,在大陆提出如此多惠台政策的情况下,台湾是不是也可以相对地对大陆回应一些友善的措施?这才会使两岸未来有好的结果,也可以让人民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

  以下是专访全文:

  再出“26条措施” 旨在精益求精

  中评社:11月4日,国台办联合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进一步为台胞台企提供了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也对大陆高校台籍教师的职级评审做出了新的规定,作为一名台籍教师,对此,您怎么看?   黄清贤:“26条措施”其实是延续了此前的“31条措施”。在“31条措施”里面,其实已经有了台籍教师在台湾的工作成果可以成为其在大陆的工作成果的考量。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其实已经逐渐有了让在陆台籍教师有更大发挥空间的取向,此次新颁布的“26条措施”是其进一步的落实。

  对于包括台籍教师在内的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同等待遇的落实,可能过去的一些规定不见得能够完全适用,现在大陆正在想办法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尤其是像评职称这样的事情,这对于在陆台籍教师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很重要的。因此,“26条措施”更像是一个宣示,代表着大陆把台湾民众当作一家人,重视他们在大陆的发展,并力图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其可以在大陆取得自我的实现和成就,这对于两岸的融合发展其实是非常好的。

  中评社:“26条措施”被认为是同“31条措施”一脉相承,“31条措施”已经出台一年多了,您如何看待其落实成果?“31条措施”的落实实践中有何经验可供“26条措施”借鉴?

  黄清贤:“31条措施”的出台其实已经给予了台湾人民到大陆的发展以相当大的吸引力。在中央公布“31条措施”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实施,现在大陆已经有超过大概31个省市、80个以上的地方陆续地出台了符合当地需求的各种惠台措施,并且每一项措施都在逐步落实之中。

  从“31条措施”落实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无论是大陆的政府部门,包括各级台办和相关的机构,还是在大陆生活的台胞,双方都在往一个如何把政策落实得更好的方向努力。大陆政府部门和在陆台胞彼此之间在良好地互动以推进政策的落实,这也反映出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说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前进。而这种前进代表的就是,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把惠台措施落实得更好。

  “26条措施”在这个时候出台,它代表的是精益求精。大陆这么大,所涉及到的两岸民众之间的事务其实非常复杂。这些事项虽然复杂,但是大家都在往同一个方向前进,那就是希望能够透过官方跟民间的合作,探索如何把两岸的融合发展做得更好,从而让两岸的同胞有心灵契合的感觉。   惠台措施对台胞颇具吸引力

  中评社:大陆近年来发布的系列惠台政策是否使台湾民众的大陆的整体观感发生了一些变化?

  黄清贤:我觉得当然是有的。其实从2008年两岸的大交流大开放之后,大陆就释出了非常多的利多。当然,从那时的利多政策中受惠的或许更多是台湾一些大的、积极活动于两岸之间的交流机构。而从“31条措施”出台之后,大陆的系列惠台措施是希望可以遍及在陆台商台胞,这也让台湾民众来大陆发展的有了更多的信心。

  目前台湾的经济乃至于社会在内的情况都不是很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陆释出的优惠措施就会带给台湾民众来大陆发展的展望,使他们能够体认到大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评社:岛内选战正酣,此时发布“26条措施”将对两岸关系作何影响?

  黄清贤:我觉得“26条措施”对民众来说当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也就是说,民众会去思考,“两岸关系如果没有办法改善,继续让民进党执政,还是否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惠台措施?”

  大陆单方面地提供这些惠台措施,是希望台湾民众可以多多来大陆。但与此相对,我们也可以看到,民进党无所不用其极地在对两岸之间的交流进行阻拦,甚至企图修订“中共代理人法”这些妨害言论自由、妨害人权的法律。两相比较之下,其实民众心中的那把尺子是会出现的。民众会觉得,“一方面大陆希望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好,而另一方面民进党又阻拦让我有更好生活的机会”,这种对比对于民众的投票取向是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的。

  阻碍两岸交流 台当局有损台胞利益 

  中评社:近来民进党当局频频干扰两岸学校间的交流,陆委会和台湾教育部门还声称,将研议各级学校赴大陆交流相关通报机制,您对此有何看法?

  黄清贤:民进党之所以会有种种阻拦两岸交流的措施,其实也是因为其感受到大陆惠台措施对于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出于对这种吸引力的惧怕,民进党便想方设法去对两岸之间的交流做一些阻拦。当然,媒体的宣传也是民进党常用的计俩,民进党往往透过他所掌控的媒体去释放一些诋毁两岸交流的信息。   但我觉得,在这个资讯非常流通的时代,其实大家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真实的资讯的。大陆也必须要在宣传上更进一步地进行落实,例如,可以将各个地方落实惠台措施的成果用一种更加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透过如今分外流通的资讯获得渠道,就可以让更多的台湾民众理解真实的情况,即“一方面大陆照顾台湾民众,另一方面民进党阻碍民众去追求好的生活”。台湾民众发自内心的对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追求,其实反倒会使民进党因为选票压力而不能够再进一步地往违反民众意愿的方向去走。

  中评社:近期蔡英文当局抹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称“取消ECFA对台湾外贸影响也就5%左右”,您怎么看?ECFA明年届满10年是否将面临终止?

  黄清贤:ECFA条款中其实并没有“十年终止”这样的条款,只是在第16条说“双方可以事先表达要终止的意愿”。现在“ECFA是否会终止”一事之所以会被拿出来讨论,是因为在蔡英文当局常提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之下,ECFA早收清单中单方面对于地方的优惠可能会面临其他国家的质疑。事实上ECFA签订十年来,它理应转化成一种全面性的两岸自由贸易协定。但就是因为民进党的阻拦,包括其不愿意通过ECFA之后的譬如“两岸服贸条例”等协议,使得其他国家质疑ECFA贸易的不公平。因此,蔡英文当局应该为这种情况负责。

  民进党由于惧怕为此事负责,所以就去抹黑,抹黑的方式就是说“ECFA没有给台湾带来多少好处”。民进党绝口不提台湾因ECFA而获得的300多亿的税收优惠,也不提ECFA终止会给获益最多的台湾农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事实上,对于台湾而言,一旦ECFA早收清单部分被停止,台湾的经济和民生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蔡英文当局必须要先打预防针。

  然而大家都很清楚,在两岸贸易的过程里面,台湾单方面的获利当然比较多。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大陆只要有一种正确的论述跟宣传,其实是可以让台湾民众去理解问题其实是出于蔡英文当局本身。正是因为蔡英文当局不愿意承认“九二共识”、不愿意接受两岸服贸协议等,阻碍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做的更好更深入、阻碍了台湾民众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问题都是出在民进党当局。

  理顺两岸关系才是台湾正确之选

  中评社:美国副总统彭斯10月24号发表亲台言论,称“要和台湾站在一起”,台对外交往部门对此表示感谢,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

  黄清贤:我认为美国从过去到现在对台湾几乎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台湾最近接二连三地断交了这么多的国家,美国本身并没有办法帮台湾去往留住这些国家。此外,台湾在一些国际组织的参与上,也都没有办法达到效果。对于美国而言,问题有两个:第一就是美国本身的实力。在当前中美博弈的情势下,可以看到,美国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有影响力。第二就是多年来美国从来没有给过台湾实质的支持。所谓的军售也无非是想让台湾花更多的钱去买一堆武器,这于台湾的民生无益。

  如果台海真的发生战事,美国的军队真的会来援助台湾吗?当然不会!可以看到,首先大陆跟美国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远非从前;此外,特朗普在世界各地纷纷急着撤军。从中可以看出,如果台湾想要靠美国来保护,在台海之间继续做对抗,这其实对台湾反而是不利的。所以台湾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台湾民众可以在两岸交流中获得和平发展的最大利益,不要把台湾人民推到战争的第一线,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的! 

  中评社:最近台湾有一个比较热的词汇叫“芒果干”,蓝绿互相攻击对方制造了芒果干,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黄清贤:“芒果干”也就是“亡国感”的谐音。我觉得“芒果干”这件事情,其实应该从因果关系来看,即“怎么会有‘芒果干’这个‘果’”。“芒果干”的产生是来自于民进党去操纵两岸冲突的“因”。两岸本来可以在“九二共识”下非常和平地进行互动交流,可是正因为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并一再地倾向美国主导的对抗大陆的“印太战略”,所以才使台湾开始出现所谓的“安全上的危机”。

  综上,正本清源来看,就是民进党种下了两岸不和平的“因”,所以才会有“芒果干”的“果”出现。如果不让“果”真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把“因”给解决掉。也就是民进党不要再操弄两岸冲突的议题、不要在香港事件上加油添醋。两岸之间、乃至于整个两岸四地好好地和平融合发展,对于所有两岸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中评社:您可否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做个展望?

  黄清贤:展望两岸关系,我觉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向正面前进。但是在这个前进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干扰因素出来。尤其是,在大陆逐步振兴实力崛起的过程中,来自美国这些外来势力的干扰越来越大,所以会使得台湾本身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之下没有办法掌握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两岸关系出现一些逆流。

  可是这些逆流终究没有办法改变历史的大势。整个大环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势必要实现的。台湾如果要让自己不违反世界的潮流、不违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台湾尤其民进党政府应该赶快顺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两岸关系理顺。同时,在大陆提出如此多惠台政策的情况下,台湾是不是也可以相对地对大陆回应一些友善的措施?我觉得这才会使两岸未来有好的结果,也可以让人民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

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接受了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6条”的出台、ECFA、“芒果干”、美台关系等两岸间的热点议题表达了看法。

  黄清贤来自台湾,现任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中国政府与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中华两岸新时代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华日报社长特别顾问兼大陆新闻中心主任、台湾竞争力论坛学会大陆事务中心主任、成功大学两岸治理与华人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他还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此外,黄清贤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民党智库)董事。

  作为一名在陆台籍教师,黄清贤对新近出台的“26条措施”十分有感。他表示,“26条措施”代表的是精益求精,它更像是一个宣示,代表着大陆把台湾民众当作一家人,重视他们在大陆的发展,并力图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其可以在大陆取得自我的实现和成就。

  近期蔡英文当局抹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使ECFA再度被热议。黄清贤直指,这种抹黑纯粹是蔡英文当局为了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而采取的混淆视听的做法。当时正是因为民进党的阻拦,包括其不愿意通过ECFA之后的譬如“两岸服贸条例”等协议,才使得其他国家会质疑ECFA贸易的不公平。

  谈及美台之间的关系,黄清贤说,美国从过去到现在对台湾几乎都是口惠而实不至。台湾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台湾民众可以在两岸交流中获得和平发展的最大利益,不要把台湾人民推到战争的第一线,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的!

  展望未来的两岸关系,黄清贤说,台湾尤其民进党政府应该赶快顺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两岸关系理顺。同时,在大陆提出如此多惠台政策的情况下,台湾是不是也可以相对地对大陆回应一些友善的措施?这才会使两岸未来有好的结果,也可以让人民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

  以下是专访全文:

  再出“26条措施” 旨在精益求精

  中评社:11月4日,国台办联合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进一步为台胞台企提供了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也对大陆高校台籍教师的职级评审做出了新的规定,作为一名台籍教师,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