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262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62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0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中美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在本期“总编思语”——《坚定战略意志: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表示,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处在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旧世界破裂的声音到处都能听见。帝国的衰败从来都是由于四处扩张、导致国力难以支撑,最后从内部崩塌而猛然倒下。“骄淫矜侉,将由恶终”。美国的衰败也必然会走上这条路,尽管目前还不到那个阶段,但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距此也不远了。中美关系固然回不到过去,但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让我们凝神静气,内修外练,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迎接中华复兴的伟大时刻到来!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聚焦中美关系,分别刊发了《中美战略竞争:台湾何去何从?》、《中美关系:倒退没有出路》、《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反全球化国族主义的代表作》三篇文章。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在《中美战略竞争:台湾何去何从?》一文中表示,2019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影响两岸关系的三个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中美处于战略竞争态势、美台关系增强、民进党亲美抗中。对于此种现状,赵春山认为,两岸“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在《中美关系:倒退没有出路》一文中,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指出特朗普对华发起的全面围堵战略使中美关系发生了急转直下的逆转。自2018年3月起美国开启的贸易战至今仍看不到结束的前景,此外还有科技战、网络战、金融战、舆论战,以及纵容台独甚至祸乱香港等手段轮番上阵,可能就差公开动武了。尽管美国两大政党在其国内事务上势不两立,但在对华强硬上却出奇的一致,表明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之后的其他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可能再回到以前了。但鉴于中美经济高度相互依赖、核大国间发生战争不会有赢家的现实,中美关系倒退绝没有出路。然而,特朗普集团不撞南墙不回头,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应对准备。
东吴大学巨量资料管理学院讲座教授、台北医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座教授、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朱云鹏在《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反全球化国族主义的代表作》中表示,中美贸易战就是反全球化国族主义的代表作,也是特朗普竞选总统的主要诉求。特朗普既然当选总统,中美贸易战就不可能不发生。当然,贸易战的发生,经济不是唯一的原因。在政治和舆论上,美国需要一个敌人,现在美国就把中国大陆视为主要敌人,学者、参议员、众议员、总统都在讲,讲到后来可能造成很多美国人相信中国大陆的确是他们的敌人,而且很快地就要兵临城下。就中长期而言,要结束两国争斗,必须让中美的对峙从零和变成多赢赛局。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与“两岸统合”之两制方案》和《“流寇”、庶民与台湾政治的“漂移”》两篇文章。
《<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与“两岸统合” 之两制方案》的作者——彰化师范大学公共事务与公民教育学系副教授李毓峰回顾并反思自《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大陆对台政策发展与演变,接着分析与阐述“叶九条”、“邓六条”设定之对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方针。而后在各阶段“江八点”、“胡六点”、“习六点”提出的政策安排与构想显示,江、胡、习都认识到,要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必须要经过一个渐进发展、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的过程。尤以最近的新“习五条”所倡议的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最具务实性、积极性和战略性。基于上述“渐进发展、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的和平统一实践构想,提出“从两岸统合到和平统一” 的讨论思路,循着从融合发展走向两岸统合的阶段性进程,构建“两岸统合模式”,并探索“两岸统合”之两制方案及其实践路径,冀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展,以期完成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
在《“流寇”、庶民与台湾政治的“漂移” 》一文中,作者《两岸关系》杂志社编辑郝沛然、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仇开明认为,近二三十年来,台湾政治发展偏离了应有的正常轨道,与基层庶民严重脱节,违背了多数人要生存、求发展的朴素愿望;相反,它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变态与异化。随着国、民两党“完全执政”的先后失败,台湾经济社会不断向下沉沦,多数民众期冀的美好生活遥不可及, “特定阶层”终于忍无可忍,带着“迷惘、失落、愤懑不平”,将希望寄托在懂庶民、接地气、拼经济的韩国瑜身上,最终汇聚成声势浩大、持久不灭的“新流寇运动”。岛内各政党和政治人物只有明瞭和把握这一最新民意脉动,只有真心实意为民众谋福祉,才能得到民众拥护, 才能在未来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陈星的《试析台湾民意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一文。该文指出,自2016 年以来,台湾民意结构出现了若干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岛内治理绩效、政党认同等各个方面的认知,综合反映了近期台湾社会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过程的反思。从各种迹象来看,台湾民众已经开始从悲情意识与政治激情中走出来, 对社会治理绩效的关注度日益升高。影响所及,台湾岛内政治生态正在接近结构性变化的临界点,新的政治结构生态正在民意结构的渐变过程中被重新塑造。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及影响》和《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综述》两篇文章。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史晓东在《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及影响》一文中表示,2019 年1 月2 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长期以来美国利用两岸中国人之间的矛盾,在台湾坐拥许多不正当的、非法的权益和影响,成为阻挠中国统一、纵容“台独”分裂势力滋生坐大的主要外部条件。2017 年美国提出“印太战略”,恰逢坚持“台独”主张的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在台执政,在美国实施印太战略背景之下, 美国对台战略发生了自中美建交以来最深刻、最全面、最广泛的调整。
《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综述》一文介绍道,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于2019年8月31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举行,来自两岸的80多位学者参加论坛,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日重要讲话精神、“当前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形势评估与前瞻”、“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回顾与展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言”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积极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促进两岸融合发展集聚智慧。综合诸位学者的发言和讨论,可以梳理出以下五个主要的关注点:两岸关系现状、当前台湾政局、影响两岸关系的外部因素、“两制”台湾方案、两岸的融合发展。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登了《中国区际行政法律冲突研究述评》一文。作者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冯泽华表示,在传统国际私法理论的路径依赖下,行政法作为公法的域外效力被否定。因此,在否定论者看来,中国不存在区际行政法律冲突。然而,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中国区际行政法律冲突愈发明显。不同法域的冲突性不能阻挡主权国家的统一性。因此,在肯定论者看来,中国存在区际行政法律冲突。中国的区际行政法律冲突在本质上等同于中国内地(大陆)内部各省市间的行政法律冲突,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内一级行政单位间因行政法律规范不完全一致而产生的冲突,但前者由于享有相对独立的立法权,在环境保护、税收规则、建筑标准等方面的立法权限高于内地省市。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日殖时期的“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民众认同的遗害与应对》和《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影响的变迁》两篇文章。
在《日殖时期的“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民众认同的遗害与应对》一文中,作者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成正和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廖中武表示,日据当局在台湾实施一整套强制推行日本文化、培养台湾民众成为天皇臣民、隔绝台湾与中华文化联系的教育活动,即“皇民化”运动,致使一些台湾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意识染上了日本色彩,形成了一种崇日疏汉的媚日意识,也对少数台湾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造成了负面影响,成为严重影响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关键阻扰要素。为进一步消除台湾社会的“皇民”情结,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公开、透明化“皇民”与“台独”之间的政治交易;塑造两岸人民共同的抗日史观;消除日本治理的痕迹并唤醒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祖籍地的记忆; 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措施来塑造台湾群众正确的中华史观。
四川省社科院政治学所硕士研究生唐梓涵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大陆影响的变迁》一文中表示,在不同地区交往的过程中,文化的交流能够提高互相之间的瞭解和好感,为相互之间的对话建立积极友好的环境氛围,在改善相互关系中具有突出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祖国大陆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范围亦不同往日,关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祖国大陆的传播和演变,有效推动台湾地区流行文化在促进两岸的社会融合中的作用,值得从业人士的深思。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的《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角色和作用》和《“台澎金马民主自治区”与“统一法”刍议》两篇文章。
在《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角色和作用》一文中,作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郭万达表示,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深圳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深圳通过高品质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个方面的先行示范,给全国树立榜样。深圳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用了不到4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13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历程,GDP 总量居亚洲城市的第五位。可以说,深圳的发展是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的一个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中央赋予深圳三大新的使命,即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路径,探索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格局,探索丰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使深圳成为新时代中国第一个承担先行示范的城市。
本期“智库视野”栏目刊发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虞卫东的《文明冲突的真与伪》一文。该文指出,围绕中美贸易之争,最近有人又提起了文明冲突论。事实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直饱受争议。即使是几大文明体之间的冲突,是不是文明冲突还有待商榷。更何况文明冲突主要受制于宗教、民族和族裔等因素。中美贸易之争就是纯粹的利益之争。夸大成文明之争是十分幼稚可笑的。文明冲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缘性。
“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日本驻华大使馆和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第10次(总第352次)思想者论坛全文。是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王键主持,邀请了多位专家就“新时代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262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62期《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0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关系、中美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在本期“总编思语”——《坚定战略意志: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一文中,《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周建闽表示,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处在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旧世界破裂的声音到处都能听见。帝国的衰败从来都是由于四处扩张、导致国力难以支撑,最后从内部崩塌而猛然倒下。“骄淫矜侉,将由恶终”。美国的衰败也必然会走上这条路,尽管目前还不到那个阶段,但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距此也不远了。中美关系固然回不到过去,但今天的中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让我们凝神静气,内修外练,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迎接中华复兴的伟大时刻到来!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聚焦中美关系,分别刊发了《中美战略竞争:台湾何去何从?》、《中美关系:倒退没有出路》、《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反全球化国族主义的代表作》三篇文章。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在《中美战略竞争:台湾何去何从?》一文中表示,2019年是两岸关系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影响两岸关系的三个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中美处于战略竞争态势、美台关系增强、民进党亲美抗中。对于此种现状,赵春山认为,两岸“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在《中美关系:倒退没有出路》一文中,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指出特朗普对华发起的全面围堵战略使中美关系发生了急转直下的逆转。自2018年3月起美国开启的贸易战至今仍看不到结束的前景,此外还有科技战、网络战、金融战、舆论战,以及纵容台独甚至祸乱香港等手段轮番上阵,可能就差公开动武了。尽管美国两大政党在其国内事务上势不两立,但在对华强硬上却出奇的一致,表明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之后的其他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可能再回到以前了。但鉴于中美经济高度相互依赖、核大国间发生战争不会有赢家的现实,中美关系倒退绝没有出路。然而,特朗普集团不撞南墙不回头,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