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九二共识是侯友宜无法回避的课题
中评社台中5月13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国国民党17日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参选2024的态势明朗。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侯若要投入大选,两岸论述相当重要,但观察侯友宜目前的论述仍模棱两可,尤其是避谈九二共识,这是只顾选票而未顾虑两岸和平发展的作法,甚至与民进党主席赖清德的论述相差不大,恐怕难与绿营做到区隔。
潘兆民说,如果2024大选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那九二共识长期以来就是两岸定纷止争的基础,若侯友宜继续回避九二共识,台海情势恐怕难以降温,两岸也不易走向和平发展,民进党一贯主打的“抗中保台”早已有不少选票基础,如此情势下去,蓝营2024的选情相对悲观。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确认将于5月17日正式征召提名大选参选人,以时程来说,普遍认为征召侯友宜出征的机率较高,侯近期在新北市议会备询时,也开始对两岸、国际议题发表论述,尤其在两岸关系方面,除了提到杯水论,也阐述“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反对“台独”、反对一国两制等,不过对于关键的九二共识仍未具体表明立场。
针对侯友宜的两岸论述,潘兆民认为,仍处于模棱两可的阶段,很显然的,侯友宜试图寻求所谓的中间路线,以达到选票极大化的目标,这点无论是国民党、民进党、台湾民众党的选将,出发点都相同。因此也可以发觉,侯的论述虽然有强调反独,但同样拒绝一国两制,又说两岸要尊严对等关系,其实颇有近期赖清德论述的影子,而这样的说法能否获得蓝营支持者认同,有待商榷。
潘兆民说,目前蓝绿白台面上这些选将,说难听一点都在逃避两岸命题,只为了胜选做考量,忽略了台湾真正的安全是来自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如果两岸关系没有和平基础,没有政治互信的话,何来台湾的发展?而两岸关系的互信,双方制度化协商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这些政治人物都在拒九二共识于千里之外,形同放弃两岸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他指出,可以理解侯友宜不希望九二共识成为选举包袱,所以正在试水温,一直在试图营造中间路线,既不偏马英九的九二共识,也不是绿营的“台独”路线,回避真正两岸制度化协商基础的核心九二共识,等于是侯友宜内部还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说辞。
侯友宜两岸论述模糊的风险?潘兆民表示,侯的论述如果继续模棱两可,甚至与民进党主席赖清德的论述相差不大,恐怕难与绿营做到区隔,若无法重拾起两岸和平的九二共识,能够避免台海发生冲突的说服力也就大幅下降。
他研判,侯友宜最近一直谈“中华民国”,一直强调“中华民国宪法”,或许有意以“中华民国”作为阐述一中框架的主轴,也就是先前传出蓝营内部对九二共识的新诠释“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侯友宜或许希望用相关说法来阐述九二共识,但这样的说法又与过去两岸达成的共识有偏差,会出现争议。
潘兆民说,过去马英九时代谈九二共识强调一中各表,两岸在一中架构下各自表述、相互尊重,如果改成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就使得模糊空间失去了。其实前一阵子马英九到中国大陆祭祖,已经把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招牌重新擦亮,证明一中各表在两岸交往之下行得通,且绝对是两岸定纷止争的和平共识。
他认为,既然过去九二共识的存在,能够让两岸在互信的基础下缔造和平发展,侯友宜应该大方正面的认同,当民进党蔡政府抛弃九二共识以后,两岸之间战争对立的风险陡升,是不争的事实,在上述前提之下,九二共识之于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昭然若揭。
潘兆民建议侯友宜可尝试认同九二共识并朝向“中间思维”进行,也就是在当前中美趋向对抗的局面下,为避免陷入中美对抗的陷阱,台湾应有“向中间靠”的“九二共识”新思维,即是回到“中华民国宪法”精神,不论面对外部势力如何强势介入,台北方面除应采取开放包容的大陆政策,至少应做到“去冲突、不挑衅”;同时也为了避免被“工具化”,执政党更要有婉拒美国要求对抗北京的能力及意愿。如此一来,台湾才能成为和平的杠杆,而不是战争的砝码。
中评社台中5月13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国国民党17日征召新北市长侯友宜参选2024的态势明朗。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侯若要投入大选,两岸论述相当重要,但观察侯友宜目前的论述仍模棱两可,尤其是避谈九二共识,这是只顾选票而未顾虑两岸和平发展的作法,甚至与民进党主席赖清德的论述相差不大,恐怕难与绿营做到区隔。
潘兆民说,如果2024大选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那九二共识长期以来就是两岸定纷止争的基础,若侯友宜继续回避九二共识,台海情势恐怕难以降温,两岸也不易走向和平发展,民进党一贯主打的“抗中保台”早已有不少选票基础,如此情势下去,蓝营2024的选情相对悲观。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确认将于5月17日正式征召提名大选参选人,以时程来说,普遍认为征召侯友宜出征的机率较高,侯近期在新北市议会备询时,也开始对两岸、国际议题发表论述,尤其在两岸关系方面,除了提到杯水论,也阐述“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反对“台独”、反对一国两制等,不过对于关键的九二共识仍未具体表明立场。
针对侯友宜的两岸论述,潘兆民认为,仍处于模棱两可的阶段,很显然的,侯友宜试图寻求所谓的中间路线,以达到选票极大化的目标,这点无论是国民党、民进党、台湾民众党的选将,出发点都相同。因此也可以发觉,侯的论述虽然有强调反独,但同样拒绝一国两制,又说两岸要尊严对等关系,其实颇有近期赖清德论述的影子,而这样的说法能否获得蓝营支持者认同,有待商榷。
潘兆民说,目前蓝绿白台面上这些选将,说难听一点都在逃避两岸命题,只为了胜选做考量,忽略了台湾真正的安全是来自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如果两岸关系没有和平基础,没有政治互信的话,何来台湾的发展?而两岸关系的互信,双方制度化协商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这些政治人物都在拒九二共识于千里之外,形同放弃两岸和平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