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谈台湾选举 非绿整合为何这么难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佳雁。(来源: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助理记者 王熙 罗阳霞整理报导)10月11-13日,福建省社科界2023年学术年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论坛在福建漳州举行。在12日主旨演讲环节,来自两岸的几位学者就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佳雁表示,归根结底,政党合作不是剑指选举,就是实现政党纲领和核心理念,因而不难理解国、众两党选举中的竞争远高于合作。从目前来看,民众党强调的是理念的合作和以民意为基础,翻转台湾的政治文化,继而强化非蓝非绿的第三势力社会基础;国民党更多的是考虑下架民进党,争取重新执政,这就决定了两党合作必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民众党明确表达“一定合”并提出“大选”合作的决定方式下,国民党中央和侯友宜阵营的战略布局与主导思维,已成为蓝白合作成败的关键。如果基于个人利益及国民党大党执念,拒不妥协,或不肯做出必要的让步,蓝白合作的空间势必会压缩,最终将会遭致六成以上选民唾弃。如果蓝白实现合作并形成真正的一对一对决态势,纵使最后输掉“大选”,仍有可能凭借“立法院”三党不过半的政治结构,保有两党政治实力和版图,以徐图选后建立“跨党派安定联盟”来制衡民进党。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文生。(来源:主办方供图)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文生对于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情进行了分析。第一,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凭借政党基本盘稳定领先。即使赖清德概括承受了蔡英文当局的执政包袱,但是蔡英文执政缺失对赖清德个人选情影响不是很大。第二,侯友宜的民调支持率有所回升。随着新北幼儿园疑似喂药案真相水落石出还侯友宜清白以及郭台铭宣布联署参选激发国民党危机感,从8月下旬以来,侯友宜选情开始止跌回升。第三,蓝白合作难以成形。岛内不同的民调均显示,如果“蓝白合作”,无论是“柯侯配”还是“侯柯配”都仍有胜选的空间。第四,郭台铭的参选使得非绿阵营的选情雪上加霜。郭台铭的参选,使得非绿阵营的合作更加艰难。而绿营尤其是独派势力则纷纷叫好,甚至号召绿营支持者积极为郭台铭参选联署。这对蓝营来说无疑是“亲痛仇快”的政治操作。在郭台铭的拉拢分化下,国民党籍南投县议长何胜丰、国民党籍彰化县议长谢典林、前国民党籍苗栗县长徐耀昌纷纷退党。郭台铭的参选分化了泛蓝阵营,也威胁了柯文哲的票源。

台湾汇流传媒集团董事长吴世昌。(来源:主办方供图)

  台湾汇流传媒集团董事长吴世昌预测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将产生以下的几种可能:一,非绿不整合,保送赖清德民调显示很清楚,在非绿三人“各有基本盘”下,“弃保效应”将很难发生。若非绿三人不整合选到底,将是赖清德当选的局面。预估四人投票率可能会落在赖清德40%,柯文哲30%,侯友宜20%,郭台铭10%的结果。二,仅蓝白整合,忽视郭台铭,风险仍存在近期传出国民党有意先谈成“蓝白合”,不理郭台铭,试图蓝白合后边缘化郭台铭。此种作法仍有相当大的风险,在郭台铭拥有约12%左右死忠票下,若郭台铭无法被边缘化,坚持参选到底,郭台铭有可能会成为压垮蓝白合的那根稻草。三,非绿三方整合,打赢机率高,事实上,非绿三人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柯文哲虽有较高人气,但民众党缺乏人才、地方组织,选举资源;侯友宜虽有国民党地方组织相挺,但主帅人气较弱,目前来看几乎无单独打赢选举的机会;郭台铭民调虽居三人之末,但其拥有选举资源,非绿三方整合,正好可以“截长补短”。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副教授林信雄。(来源:主办方供图)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副教授林信雄表示,目前国民党中央持续采取“弱化柯、边缘化郭”策略,内部咸认并普遍评估,应由于蓝营拥有14个执政县市作为后盾,所以侯绝对不可能当副手。而14个执政县市透过主场优势,接下来扩大同步举办“双十节”活动、各县市竞选总部于10月中陆续成立团结造势大会,以强大的“陆战”组织展现实力,将可望有效强力拉抬侯参选声势及支持度。

  林信雄认为,先前朱与金之间的确对蓝白合有一些不同意见,例如是否设定侯不当副手,或不比公正客观的协力厂商民调,或以其他机制决定等作为整合前提,朱认为“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不要随便讲出来”。但经过这段时间磨合后,不仅朱、金逐渐对整合大方向达成共识,朱、侯两人更是非常细腻地进行具体的对话,光是最近一个月内朱、侯之间的对话频率,就是过去的一倍以上,朱、侯两人均有高度默契,也就是对外一定是绝口不提“谁正谁副”的排列组合,“讲排列组合就是让蓝白合变成死局。”因此,惟有建立更强的整合互信氛围,默默的做,多说无益,才是蓝白共同胜出之关键所在。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佳雁。(来源: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0月15日电(助理记者 王熙 罗阳霞整理报导)10月11-13日,福建省社科界2023年学术年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论坛在福建漳州举行。在12日主旨演讲环节,来自两岸的几位学者就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刘佳雁表示,归根结底,政党合作不是剑指选举,就是实现政党纲领和核心理念,因而不难理解国、众两党选举中的竞争远高于合作。从目前来看,民众党强调的是理念的合作和以民意为基础,翻转台湾的政治文化,继而强化非蓝非绿的第三势力社会基础;国民党更多的是考虑下架民进党,争取重新执政,这就决定了两党合作必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民众党明确表达“一定合”并提出“大选”合作的决定方式下,国民党中央和侯友宜阵营的战略布局与主导思维,已成为蓝白合作成败的关键。如果基于个人利益及国民党大党执念,拒不妥协,或不肯做出必要的让步,蓝白合作的空间势必会压缩,最终将会遭致六成以上选民唾弃。如果蓝白实现合作并形成真正的一对一对决态势,纵使最后输掉“大选”,仍有可能凭借“立法院”三党不过半的政治结构,保有两党政治实力和版图,以徐图选后建立“跨党派安定联盟”来制衡民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