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变局下巴基斯坦的挑战与中巴合作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评论员 刘宗义)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体系主导国家为维护霸权地位而采取的遏制、打压、制裁措施明显加码。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加剧。一些国家有意挑起地缘政治紧张和冲突,掀起军备竞赛,推动经济和技术“脱钩”,并企图将世界重新拉回到意识形态对立的冷战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对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构成了挑战,巴基斯坦也不例外。

  从去年到今年,巴基斯坦接连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一是罕见的洪涝灾害;二是严峻的债务危机。这两大危机的发生,既有外部因素,如气候变化、美联储加息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同时也有内部治理不善的因素。同时,这两大危机与巴基斯坦面临的另外的内外两大挑战也是密切相关的:一是国内政治斗争所导致的政局不稳;二是地缘政治挑战。巴政治制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欠缺、政治局势的长期不稳定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治理能力薄弱是去年洪涝灾害后果如此严重、以及债务危机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巴两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一直在互帮互助,对于巴基斯坦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债务危机,中国尽最大努力提供援助。但巴基斯坦毕竟是一个人口接近2亿的国家,中国能帮助巴基斯坦解决一时的困难,但不可能包揽2亿人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原本希望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通过减贫合作在经济发展方面为巴基斯坦增加发展动力。但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发现巴基斯坦许多内部问题必须由巴基斯坦人民、巴基斯坦各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团结起来才能解决。   首先,巴基斯坦军队、各政党、法院系统应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完善政治制度,以实现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由于巴基斯坦建国之初,开国总理真纳去世过早,后继者权威不足,巴基斯坦没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军队与文人政府之间、各党派之间斗争激烈,伊姆拉·汗下台不仅加剧了军队与文人政府之间的矛盾,也暴露了军队内部的裂痕。巴由于政治斗争不断,长期忽视经济挑战,导致国力衰弱。现在,巴基斯坦GDP只有印度的1/10,甚至已经大幅落后于孟加拉国。巴国内政治的发展将决定着国家前途命运。巴各派政治力量应以国家和民族生存为己任,推动政治改革,实现政治局势的稳定。巴总理、陆军参谋长和首席大法官是当前巴政治中“三驾马车”,他们在此方面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其次,巴各派政治势力应在发展经济方面形成共识,推动经济改革。孟加拉国之所以能够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着进展,主要是由于国内主要政治力量在经济开放和改革方面形成了共识,即使政府更迭也不影响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巴基斯坦要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既得利益集团应该适当让利,让利的目的是为了讲蛋糕做大,将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和利益。巴基斯坦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治理能力薄弱、经济政策难以执行,甚至发电厂很难收缴电费,以及既得利益者税收缴纳率较低,并向海外大量转移资产,导致国内投资率较低的状况应该得到改变。中国仍将大力推动中巴经济走廊的进展,与巴积极开展产业合作,帮助巴方形成优势产业。但在此过程中,中方比奥担心项目和人员安全问题得不到切实保障。经济改革和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的发生。   最后,中方积极支持巴基斯坦国家发展战略转型。面对中美地缘战略竞争,巴军方不想选边站队,希望同时搞好与中美两国关系。由于与印度国力差距太大,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的局面使巴在南亚已无法以传统“战略对等”姿态与印度抗衡,别无选择,只能努力寻求一种与印度共处的方式。巴支持阿塔重夺政权,不仅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刺激了其国内巴塔等反叛势力,更使得印度变本加厉寻找各种途径破坏巴基斯坦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巴军方提出以地缘经济合作代替地缘政治竞争的国家发展战略,但在国内政治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无法推行具体方案。中国应积极支持巴基斯坦国家发展战略转型,但巴方也应认清形势,因为在自身处于弱势的背景下只有积极谋求内部变革才能推动外部形势的转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几乎是巴基斯坦实现从地缘政治到地缘经济转型的唯一出路。

  中国一向不干涉别国内政。对于伊姆拉·汗前总理和谢里夫兄弟之间,以及巴各党派之间的恩怨,中国无法评判,只希望他们能以巴基斯坦国家利益为重,谋求和解和合作。

  (评论员刘宗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评论员 刘宗义)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体系主导国家为维护霸权地位而采取的遏制、打压、制裁措施明显加码。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加剧。一些国家有意挑起地缘政治紧张和冲突,掀起军备竞赛,推动经济和技术“脱钩”,并企图将世界重新拉回到意识形态对立的冷战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对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构成了挑战,巴基斯坦也不例外。

  从去年到今年,巴基斯坦接连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一是罕见的洪涝灾害;二是严峻的债务危机。这两大危机的发生,既有外部因素,如气候变化、美联储加息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同时也有内部治理不善的因素。同时,这两大危机与巴基斯坦面临的另外的内外两大挑战也是密切相关的:一是国内政治斗争所导致的政局不稳;二是地缘政治挑战。巴政治制度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欠缺、政治局势的长期不稳定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治理能力薄弱是去年洪涝灾害后果如此严重、以及债务危机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巴两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一直在互帮互助,对于巴基斯坦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债务危机,中国尽最大努力提供援助。但巴基斯坦毕竟是一个人口接近2亿的国家,中国能帮助巴基斯坦解决一时的困难,但不可能包揽2亿人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原本希望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通过减贫合作在经济发展方面为巴基斯坦增加发展动力。但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发现巴基斯坦许多内部问题必须由巴基斯坦人民、巴基斯坦各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团结起来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