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日军“气球炸弹”基地相关资料被发现

  中评社香港12月18日电/太平洋战争末期,原日军曾为攻击美国本土而研制了“气球炸弹”。近日,由日本原厚生省进行调查的有关“气球炸弹”攻击基地的部分资料被发现。

  NHK报导,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战况日渐恶化,为了直接攻击美国本土,原日军研制了“气球炸弹”。据认为,从3个基地投放的约9000个“气球炸弹”中,约有300个到达美国并导致一般民众牺牲。

  战争结束时,与该作战行动有关的资料被下令销毁,因此据认为并没有详细记录保存下来。但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松野诚也在调查保存在国立公文书馆的资料时,发现了茨城县大津基地的原厚生省的调查资料。

  这些资料为基地所在地土地的使用情况汇编。在与建立和撤除基地有关的资料中,发现了1944年8月约70名土地所有者被征用约90公顷土地的记录,以及标记有20多处用于投放气球的“放球阵地”等的布局计划图副本。

  战后,被征用的基地虽已归还给土地所有者,但战争结束10年后仍留有基地的废置物品,使土地无法作为农田使用。为此,土地所有者与当地市长一同向政府发出请愿书,要求恢复土地原状。对此,原厚生省做出了书面回应称“由于各种情况无法予以应对”。该书面回答也保存在资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