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大陆贸易壁垒调查 两岸贸易震撼弹
中评社台北4月17日电(作者李武忠)继对台军演之后,大陆商务部依据大陆法规发布公告,将就台湾对陆贸易限制措施,造成不公平竞争,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共2455项(1066项农产品,1394项工业产品),约占所有进口项目的五分之一。
此事台湾确实已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待调查完后,若大陆采取“对等反制”,影响层面及规模,将比过去大得多,对台湾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大陆此次以遵循“WTO法规”及“公平贸易”为由,并告知台湾WTO代表团,无疑是对台湾官员面对农渔产品遭大陆禁运不愿面对问题,却口口声声要向WTO申诉的回击;若台湾被迫松绑,将对台湾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台湾决策层将面临“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的两难局面,后续发展影响深远,引发关注。
过去台湾出口确实受惠于大陆,大陆给予很多关税减免或相关的利多、优惠等,台湾对大陆贸易长期享有顺差,此有助于台湾的经济成长。2022年的统计显示,大陆对台湾出口总额为815.87亿美元,自台湾进口2380.92亿美元,台湾对大陆享有高达约1565亿美元贸易顺差;去年如果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顺差,台湾对外贸易已转为逆差,反观蔡政府寄予厚望的美国和日本市场,去年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仅294.14亿美元,对日贸易则呈现逆差达209.78亿美元。
经济外贸是台湾生存发展之所系,尽管蔡政府宣称传统产业(包括农渔业)贸易额,只占总贸易额少数(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该2455项产品输陆金额44.3亿美元,仅占台湾输陆比重只占0.9%),并非台湾输陆主力产品,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对台湾的经济民生与就业影响极大。
可预期台湾官方将会予以政治操作,问题是台湾限制大陆产品进口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产业发展和时空转变,原先禁止农渔产品的理由(如“国安”、食安、保护台湾产业等)许多早已站不住脚,应该调整例如:禁止石斑鱼苗、乌鱼苗、活鳗、鲭鱼、鲔鱼、活大白鲨、苹果、柑橘、茶叶、梨……当初中国大陆未向WTO提出申诉,主要原因在于大陆针对台湾“外交”及贸易,一向认定是内政问题,是以尽量避免透过WTO以会员对会员来进行磋商,加以为避免破坏两岸日渐友好的关系,致未采取具体行动。
依循往例中国大陆官方在调查结束后,应该不会向WTO提出争端解决,让问题国际化(蔡政府别一厢情愿),不过此次中国大陆并非透过两岸一般管道,而是送达台湾驻WTO代表团,实属“罕见”,应严肃看待;即便中国大陆不向WTO申诉,仍有许多报复措施包括: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实施配额设限,取消优惠措施,实施强制性检验制度(如中国大陆海关针对进口商品包装,实施新冠肺炎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设置技术性障碍(如商品标准、规格等),检附原产地证明,禁止若干产品输陆,实施行政贸易障碍(如输入中国大陆的产品,都要经过注册)等等,至于会采取哪些措施,主控权在中国大陆手里,台湾政府别故作轻松,应妥为因应。蔡政府若不愿默认“九二共识”,想恢复两岸协商恐难以如愿,那就只能做足准备,迎接撞击!
民众应该质疑的是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台湾政府究竟做了哪些努力,来提高台湾产品(包括农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何到现在还是没有改善,还是需要靠保护才能生存!台湾媒体也提出,一旦大陆全面终结单方面让利的时代,台湾农业还剩多少底气的质疑!
这些年执政党习惯于操纵两岸之间的政治对抗,却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去年中国大陆以防检疫为由,暂停台湾多项农产品进口,台湾官员惯性指控对岸违反WTO贸易规范,大声嚷嚷要去WTO申诉时,笔者即为文提醒蔡政府片面禁止中国大陆830农渔产品进口,同样违反规范,应检讨修正,以免回力镖效应,而“农委会主委”还是坚称,这是具体保护农业的措施,管制大陆农产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此种“我可以,中国大陆不可以”,视“中国大陆让利,为理所当然”的思维和做法,让蔡政府屡屡陷入“父子骑驴”的窘境,最终受害的却是多数百姓。
为避免执政党继续以意识形态来唬弄百姓,在野党应该积极整合,透过用强大的民意迫使蔡政府快拟定对策,在确保新的作法与开放,不会对台湾相关产业与市场产生过大影响的前提下,主动与中国大陆积极展开贸易磋商与对话,求同存异。台湾若想继续进行两岸农渔产贸易,就必须建立“多元”、“即时”、“有效”的沟通协调管道。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也表示,台湾应该重建与中国大陆沟通管道,避免扩大敌意和可能误判的危机。
民进党政府始终不认“九二共识”,那么理应做好风险管理,然而在听完“经济部长”对此议题的回应(如“看新闻才知道”,不认为ECFA要中断,将进行沙盘推演来决定如何因应,避重就轻等等),民进党政府明显没有准备好应对新一波的冲击。面对一连串施政无能如缺蛋、高价猪肉、低价高丽菜、物价高涨、长期低薪等等,台湾选民与其自叹自艾,不如用手中选票来走出困局,迎向碧海蓝天,共创两岸新局!
(作者:李武忠,台湾农渔经学者)
中评社台北4月17日电(作者李武忠)继对台军演之后,大陆商务部依据大陆法规发布公告,将就台湾对陆贸易限制措施,造成不公平竞争,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共2455项(1066项农产品,1394项工业产品),约占所有进口项目的五分之一。
此事台湾确实已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范,待调查完后,若大陆采取“对等反制”,影响层面及规模,将比过去大得多,对台湾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大陆此次以遵循“WTO法规”及“公平贸易”为由,并告知台湾WTO代表团,无疑是对台湾官员面对农渔产品遭大陆禁运不愿面对问题,却口口声声要向WTO申诉的回击;若台湾被迫松绑,将对台湾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台湾决策层将面临“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的两难局面,后续发展影响深远,引发关注。
过去台湾出口确实受惠于大陆,大陆给予很多关税减免或相关的利多、优惠等,台湾对大陆贸易长期享有顺差,此有助于台湾的经济成长。2022年的统计显示,大陆对台湾出口总额为815.87亿美元,自台湾进口2380.92亿美元,台湾对大陆享有高达约1565亿美元贸易顺差;去年如果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顺差,台湾对外贸易已转为逆差,反观蔡政府寄予厚望的美国和日本市场,去年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仅294.14亿美元,对日贸易则呈现逆差达209.78亿美元。
经济外贸是台湾生存发展之所系,尽管蔡政府宣称传统产业(包括农渔业)贸易额,只占总贸易额少数(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该2455项产品输陆金额44.3亿美元,仅占台湾输陆比重只占0.9%),并非台湾输陆主力产品,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对台湾的经济民生与就业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