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柯文哲在华府阐释民众党两岸政策

柯文哲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谈台湾政治第三势力兴起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4月17日电(记者余东晖)让美国认识柯文哲和台湾第三势力是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此次访美主要目的之一。到华府后的第一场公开演讲活动,柯文哲向美方阐释民众党的两岸政策和防务政策。

  柯文哲17日中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学会以“台湾第三势力的崛起”为题进行演讲。他引用最近的台湾民调显示他作为第三党候选人和民众党的政党支持度都在两成以上,认为今天在台湾第三势力已经形成,且市场相当稳固,正一步步崛起。

  在演讲中,柯文哲首先分析了台湾政治体制的变化与台湾人“主体性”增强的三个阶段的变迁。他认为,台湾人“主体性”的形成和加强,一与两岸交流有关,台湾人看到自己与大陆如此不同;二与台湾大选有关,每次选举都强化了选民只能选台湾领导人的印象;三是台湾从党外运动开始,就是在对抗“来自中国的外来统治政权”,以此来凝聚反抗力量。

  柯文哲表示,到2014年他参选台北市长时,整个台湾已经陷入统独争议,蓝绿轮回就像一个圈套或陷阱。过去30年,台湾困扰于统独意识形态之争,整个社会陷入内部混乱。因而他在当选台北市长时,就提出跳脱蓝绿泥淖,构建“共融社会”。

柯文哲在华府谈台湾民众党的两岸政策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柯文哲强调,台湾面临的很务实的问题是,现阶段台湾既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独立--美国不会让台湾去跟大陆统一,大陆也不会让台湾去独立。所谓维持现状,在现阶段恐怕是不得已的选择。他称,这就是为什么民众党主张搁置统独意识形态争执,强调“共融社会、国家治理”。

  谈到对两岸关系现状的看法,柯文哲称,台湾在政治和价值观上与美国相近,但与中国大陆经贸交往频繁,历史文化相近,语言相通;台湾夹在中间,有比较特殊的位置。有两点是确定的:一是多数台湾人不接受“一国两制”;二是九成台湾人赞成维持现状。因而民主政府应“先从内部寻求共识,而非刻意制造对立”。

  在此背景下,柯文哲阐释台湾民众党的两岸政策:

  首先,秉持“互相认识、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的五个互相原则,持续沟通交流,避免误解导致擦枪走火,寻求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柯文哲说,两岸要谈话,完全没有沟通,容易引起擦枪走火。有交流才会有善意,起码减少擦枪走火的风险。

柯文哲及其代表团与参加乔治·华盛顿大学演讲的学生合影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其次,两岸之间总是有可以谈的东西,应该从没有争议的部分开始谈起。他建议,关于民生与经贸议题,重新开启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对话平台进行磋商与合作。

  第三,针对诸如气候变迁等全球性危机,寻求两岸共同应对之策。

  在答问部分,被问到有没有计划像马英九那样开启大陆行?柯文哲表示,在还没当台北市长之前,他去过中国大陆18次,大陆医院的“叶克膜”技术多数是他教的。当台北市长的时候,因为有台北-上海“双城论坛”,他也去过大陆很多次。不过最近没有机会要去中国大陆。

  柯文哲说,台湾跟中国大陆之间最重要的不是谈什么,最重要是大家想不想谈。他主张台湾还是要跟大陆沟通的,但感叹今天在台湾,主张跟大陆沟通都需要勇气。

  在阐释台湾民众党的“对内,联合政府,团结台湾;对外,台湾自主,两岸和平”基调时,柯文哲指出,现阶段在台湾,国民党跟民进党的斗争太严重,造成整个台湾的分裂,所以民众党主张组成联合政府,借此来团结台湾。

柯文哲与旁听演讲的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执行主任彭光理(左)交谈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他称:“要坚持台湾自主,原则上台湾还是站在美国一边,但也不需要因为这样要去跟中国恶语相向。希望透过跟中国交流,来降低台海的战争危机风险。”

  在与两岸政策相关的“国防政策”上,柯文哲宣称,台湾民众党主张“备战而不畏战,能战而不求战”,“即便能战,我们也不会去挑衅”。

  柯文哲表示,台湾还应“落实全民国防准备,强化民众应战信心”;“共同维系印太区域和平,共创民主同盟最大利益”。他称:“中国是世界上的强国,让台湾单独对抗中国有困难,所以台湾要有盟友。”

  最后柯文哲称,要把他当30年外科医生的“理性、务实、科学”的精神带进政治,台湾民众党核心价值观是:追求台湾的整体利益,追求民众的最大福祉,强调正直诚信。他将台湾民众党(Taiwan People's Party)英文简写TPP表达为另一个目标:Taiwan is pragmatic and professional;Taiwan is peaceful and prosperous(台湾务实专业,台湾和平繁荣)。

柯文哲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谈台湾政治第三势力兴起 中评社记者 余东晖摄

  中评社华盛顿4月17日电(记者余东晖)让美国认识柯文哲和台湾第三势力是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此次访美主要目的之一。到华府后的第一场公开演讲活动,柯文哲向美方阐释民众党的两岸政策和防务政策。

  柯文哲17日中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研究学会以“台湾第三势力的崛起”为题进行演讲。他引用最近的台湾民调显示他作为第三党候选人和民众党的政党支持度都在两成以上,认为今天在台湾第三势力已经形成,且市场相当稳固,正一步步崛起。

  在演讲中,柯文哲首先分析了台湾政治体制的变化与台湾人“主体性”增强的三个阶段的变迁。他认为,台湾人“主体性”的形成和加强,一与两岸交流有关,台湾人看到自己与大陆如此不同;二与台湾大选有关,每次选举都强化了选民只能选台湾领导人的印象;三是台湾从党外运动开始,就是在对抗“来自中国的外来统治政权”,以此来凝聚反抗力量。

  柯文哲表示,到2014年他参选台北市长时,整个台湾已经陷入统独争议,蓝绿轮回就像一个圈套或陷阱。过去30年,台湾困扰于统独意识形态之争,整个社会陷入内部混乱。因而他在当选台北市长时,就提出跳脱蓝绿泥淖,构建“共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