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考虑朝鲜所射导弹进雷达盲区可能性
韩联社消息,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公报室长金俊洛(音)当天答记者问称,韩军发布的是对侦察获取的初步情报的研判结果,韩美双方仍在密切协作综合多种来源的情报进行缜密分析。金俊洛称,考虑到探测雷达的特点,我们对第一时间发现的导弹沿着地球曲面飞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就是说,韩军为韩美军方的研判可能存在误差留出了余地,即雷达本身有其局限性。
联合参谋本部在发射当天的25日表示,测得朝鲜导弹的飞行距离450公里,射高60千米,但朝方一天后表示,试射2枚新型战术导弹,准确命中与半岛东海岸相距600公里的靶标。
韩军部署在地面的“青松”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和宙斯盾舰上的SPY-1雷达能够最先探测到朝鲜导弹。但像这次一样朝东北方向发射,也就是朝着远离雷达的方向飞行时,雷达的视野将出现阴影区。因此金俊洛也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说,如果向南发射,我们可以掌握所有情报,没有理由对探测能力等存疑。言外之意是朝鲜导弹进入了韩军雷达的盲区。
如果朝鲜导弹在雷达的死角地带进行了水准滑翔二次爬坡,那么实际射程可能长于军方的估测值。国民力量党籍议员何泰庆此前透露,国情院正在研判该导弹是否进行了水准滑翔二次爬坡,射程延长了多少,政府发布的450公里射程是发射点和落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没有考虑飞行末段的机动变轨。
另有观点认为,朝鲜故意向雷达盲区发射,困扰韩美情报部门。韩国国防安全论坛研究员申钟宇认为,不同于朝鲜现役飞毛腿导弹,KN-23改进型可以在飞行末段进行低空滑翔规避雷达,在雷达探测受限的区域,飞行距离可能长于情报部门的估测值,导致射程研判失误。但申钟宇也说,仍不能排除朝鲜的遥测设备失灵或朝方蓄意夸大射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