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今年大陆“两会”的五大涉台关键点
中评社香港3月18日电(评论员 束沐)备受瞩目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日前在北京闭幕。随着高层换届的完成、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五年一度的大陆高层政治“新周期”即将展开。连日来,台湾舆论高度关注和解读“两会”上大陆对台政策讯号,尤其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会上有关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的重要论述。
对台工作是大陆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两会”上,无论是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还是大会重要报告、代表委员观点,涉台表述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但政治方向非常明确、政治意涵相当丰富、政策规划也十分务实。我们认为,今年“两会”的涉台讯息既体现了大陆对台路线方针的延续性,也符合当前两岸形势和岛内民意的现实需求,可以用五个关键点加以归纳:
第一,“稳中求进”是当前大陆对台工作的总基调。
过去一个时期,台海形势风高浪急,未来甚至将面临惊涛骇浪,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都高度关心大陆对台政策是否“变化”,今年“两会”给出了明确回应,总的来说可以用“稳中求进”加以概括。“稳”体现在大陆对台工作不为任何风险挑战所惑,以坚定自信展现强大定力。今年“两会”上,“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高频词之一。“进”体现在大陆致力于在一中原则基础上促进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认同,扎实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因此,在“保证稳”的基础上“争取进”,将是接下来大陆对台工作的总基调,也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新的变化、新的进展。
第二,“战略主动”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显着优势与重大成果。
“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参加今年人大台湾团审议时做出的论断。“战略主动”四个字,可谓力鼎千钧,贯穿于近年来大陆驾驭复杂台海局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的全过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对台工作时提到,“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正是大陆在台湾问题上争取和赢得战略主动的成功典型。同样,随着疫后两岸民间交流诉求涌现,大陆主动致函台方希望全面恢复直航、积极促成“小三通”复常,此后民进党当局迫于形势和民意作出调整,也是大陆方面掌握“战略主动”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两岸交流随着疫情消退而呈现出强劲复苏势头,这为当前两岸关系注入了久违的活力,也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今年“两会”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总理记者会,再到代表委员的涉台提案,均做足做好“通惠情”这篇大文章。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李强总理希望台胞台企“愿意来、融得进”,多位台籍代表委员对促进两岸“应通尽通”、心灵契合提出许多具体建议。上述讯号一再证明,大陆将疫后两岸交流正常化视为“当务之急”,两岸越是交流合作、越是融合发展,有利于台海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就越多,也就越能团结岛内“交流避战”的主流民意。
第四,“法治思维”与“底线思维”辩证统一是大陆应对台海复杂局面的方法论。
新任外交部长秦刚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有关台湾问题的谈话,引发岛内舆论广泛热议。而秦刚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台湾问题的表述,以及《反分裂国家法》有关对台采取必要措施的规定,正是折射出大陆应对外部势力与“台独”势力挑战红线行径的基本思维。一方面,大陆坚持依宪依法展开对台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反分裂法》所规定的武力解决选项;另一方面,大陆对台有《反分裂法》的法律底线,也有一中原则的政治底线,只要民进党当局回到“九二共识”,两岸协商对话就可以恢复、两岸就可以回到和平发展正轨,否则就要坚决与其展开斗争,并做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准备。
从政协记者会上中评社记者提出的“涉台第一问”,到人大闭幕会后总理记者会上台湾媒体记者提出的“收官之问”,都围绕着两岸民众盼望“春暖花开”、恢复两岸交流的诉求而展开。同时,参会的多位台籍代表委员也纷纷表达了对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殷切期望,传递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呼声。新形势下,大陆将继续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也希望台湾方面和岛内各界相向而行,为推动两岸交流正常化而共同努力。当然,外部势力的干预、“台独”的挑衅还会持续,甚至变本加厉,但大陆将秉持“凡有一丝和平解决可能,都将付出百倍努力”的精神,积极回应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我们认为,今年“两会”上各方面就对台工作提出的一系列论述、部署、规划和建议,是中共二十大对台“总体方略”的具体实践,充满对台湾同胞的善意,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两岸各界应该珍惜并把握疫后交流复苏、春暖花开的契机,共同抵御外部势力干预,共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给和平一个机会、让和平胜出!
中评社香港3月18日电(评论员 束沐)备受瞩目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日前在北京闭幕。随着高层换届的完成、机构改革方案的通过,五年一度的大陆高层政治“新周期”即将展开。连日来,台湾舆论高度关注和解读“两会”上大陆对台政策讯号,尤其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会上有关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的重要论述。
对台工作是大陆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两会”上,无论是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还是大会重要报告、代表委员观点,涉台表述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但政治方向非常明确、政治意涵相当丰富、政策规划也十分务实。我们认为,今年“两会”的涉台讯息既体现了大陆对台路线方针的延续性,也符合当前两岸形势和岛内民意的现实需求,可以用五个关键点加以归纳:
第一,“稳中求进”是当前大陆对台工作的总基调。
过去一个时期,台海形势风高浪急,未来甚至将面临惊涛骇浪,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都高度关心大陆对台政策是否“变化”,今年“两会”给出了明确回应,总的来说可以用“稳中求进”加以概括。“稳”体现在大陆对台工作不为任何风险挑战所惑,以坚定自信展现强大定力。今年“两会”上,“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高频词之一。“进”体现在大陆致力于在一中原则基础上促进两岸交流、深化融合发展,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认同,扎实推进国家统一进程。因此,在“保证稳”的基础上“争取进”,将是接下来大陆对台工作的总基调,也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新的变化、新的进展。
第二,“战略主动”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显着优势与重大成果。
“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参加今年人大台湾团审议时做出的论断。“战略主动”四个字,可谓力鼎千钧,贯穿于近年来大陆驾驭复杂台海局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的全过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对台工作时提到,“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正是大陆在台湾问题上争取和赢得战略主动的成功典型。同样,随着疫后两岸民间交流诉求涌现,大陆主动致函台方希望全面恢复直航、积极促成“小三通”复常,此后民进党当局迫于形势和民意作出调整,也是大陆方面掌握“战略主动”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