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晶片制造移美国成本至少增加50%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3月16日电(记者 黄筱筠)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置新晶圆厂,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今天坦言,晶片制造若要移到美国去,现在已经是进行式,但在美国制造比起在台湾制造,成本上至少增加50%以上,甚至现在的成本很可能是被低估。

  张忠谋也提到,台积电到美国设厂遇到的工作文化,台湾的工作文化是优势,一台机台最好能24小时运作,如果半夜发生故障,美国工程师一定是等到明天早上,最快是8点才会进行维修。但台湾工程师若是半夜1点接到电话,半夜2点就会修好机台,这是台湾工作文化的优势。

  “半导体世纪对谈:全球晶片竞争与台湾的关键实力”座谈,今天在远企购物中心台北远东香格里拉饭店举办。主办单位是《天下杂志》并安排张忠谋与《晶片战争》作者、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国际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对谈,赖清德全程1个多小时都在底下聆听。

  米勒提到未来半导体产业,必须要有多元化供应链。张忠谋表示台湾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时,这已经是进行式,成本势必会上升。张忠谋预期美国制造的成本比台湾制造多50%,这可能还被低估,还开自己玩笑说,“比我被低估的比例,更被低估了”。(《晶片战争》书中,称张忠谋是过去百年最被低估的企业家。)

“半导体世纪对谈:全球晶片竞争与台湾的关键实力”座谈16日在台北远东香格里拉饭店举办。(中评社 黄筱筠摄)

  至于主持人问到半导体全球化已死?自由贸易化已死?张忠谋表示,晶片产业全球化已死。看看中国大陆,大家对中国大陆禁运、限制清单等都造成这个趋势。因为“国安”因素半导体产也回流台湾,这让全球化已死,至于自由贸易也已经濒临死亡。

  张忠谋说,这样的发展对于晶片产业发展没有帮助,首先就是成本上升。晶片原本无所不在,但这个趋势下,成长会停滞、减缓等,晶片产业会进入另外的赛局。晶片过去无所不在,但在米勒写完这本书之后,赛局又变了。

《晶片战争》作者、美国塔夫茨大学国际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中评社 黄筱筠摄)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3月16日电(记者 黄筱筠)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置新晶圆厂,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今天坦言,晶片制造若要移到美国去,现在已经是进行式,但在美国制造比起在台湾制造,成本上至少增加50%以上,甚至现在的成本很可能是被低估。

  张忠谋也提到,台积电到美国设厂遇到的工作文化,台湾的工作文化是优势,一台机台最好能24小时运作,如果半夜发生故障,美国工程师一定是等到明天早上,最快是8点才会进行维修。但台湾工程师若是半夜1点接到电话,半夜2点就会修好机台,这是台湾工作文化的优势。

  “半导体世纪对谈:全球晶片竞争与台湾的关键实力”座谈,今天在远企购物中心台北远东香格里拉饭店举办。主办单位是《天下杂志》并安排张忠谋与《晶片战争》作者、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国际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对谈,赖清德全程1个多小时都在底下聆听。

  米勒提到未来半导体产业,必须要有多元化供应链。张忠谋表示台湾制造业转移到美国时,这已经是进行式,成本势必会上升。张忠谋预期美国制造的成本比台湾制造多50%,这可能还被低估,还开自己玩笑说,“比我被低估的比例,更被低估了”。(《晶片战争》书中,称张忠谋是过去百年最被低估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