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强委员语中评:把大湾区“饼”做大做好

李镇强(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卢哲)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镇强接受中评社专访,畅谈首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感悟与思考。李镇强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丁”,自己会把握难得机会,努力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推动香港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新丁”首参会感悟多关注“高质量发展”

  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北京参与全国两会,李镇强说自己“实在是既兴奋又紧张,当我踏进人民大会堂的一瞬间,我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重大的使命及职责。”李镇强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意味着国家将揭开崭新的一页,展开新的征程,作为全国政协“新丁”,自己一定会把握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在新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团结社会各界,齐心推动香港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李镇强在今年两会提交了多份提案,涉及不同的范畴,包括:应加强本港师生认识国情、放宽大型跨境车辆司机年龄限制、建议大湾区医疗数据互动(例如内地港人的在港病历,以惠及港人返内地居住后方便求诊等)。

  在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又引起了李镇强的特别关注。“这也是两会其中一个热门话题,”李镇强说,工作报告指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国家。其中,国家正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这引起了李镇强对香港的思考。他对记者表示,香港是国家对外的一扇重要窗口,特区政府刚推出的《香港创新科技蓝图》提出引入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内地及世界各地的优质企业和人才,相信可以发挥本港连接全球以及国家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优势,发挥香港优势。同时,积极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平台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国内国际资金与优质低碳科技项目的“双循环”,搭建国际新能源技术及人才交流平台,创办区域(例如亚洲)乃至国际新能源低碳峰会,为国内外低碳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吸引低碳龙头企业、创科企业到港,利用香港作为跳板,全面积极地贡献、融入到国家的双碳工作,推动香港迈向2050年碳中和目标,全力开创低碳未来。

  香港要抓住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李镇强认为,随着社会复常,恢复与内地通关,对跨境人流、物流及各行各业都带来积极支持,可以预期新一年的访港旅客人数将会有明显反弹,跨境陆路运输货量以至香港国际机场的空运货量等,也会有显着改善,为香港的出口、旅游、零售及餐饮业等提供更大的复苏动力。特区政府必须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与大湾区各城市商讨分工安排,例如在航运及港口上,根据各自特色、制度打造产业,“让长板更长,使优势更优”。“我相信,只要将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定位梳理好,结合各地优点,更好地整合并分配大湾区各城市与香港特区的土地、人力、科技和资金等资源,一起合作将大湾区的‘饼’做大做好,就可以提升对外整体优势及竞争力,实现多赢结局,为国家发展作出强而有力的贡献。”

  此外,李镇强还表示,特区政府应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更好地连接内地与其他经济体,发挥枢纽作用,并利用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法律、航运、金融、谘询等专业服务,紧密对接并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发挥香港所长,更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为国家发展贡献出强大重要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为香港发展打下“强心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李镇强作为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李镇强说,工作报告指出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并提到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我对报告十分认同,这是为本港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强心针’,”李镇强说,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及完善选举制度后,“一国两制”已有了坚实基础,未来香港必定要全力“搞好经济,改善民生”。“但同时亦要做好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我认为这还是香港头号要务,包括要更好的反击及应对个别外国势力的干预。”

  李镇强表示,自己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特区立法会议员,必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发挥好“爱国者治港”的力量,团结社会各界,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最重要是把握好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带给香港的无限机遇,推动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行政立法关系有改善应建立恒常沟通机制

  作为特区立法会议员,李镇强在谈到现时行政立法关系时说,在完善选举制度后,立法会内90位议员都是坚定的爱国者,行政立法关系较以往大有改善。在爱国者治港原则及新选制下,立法会回归初心,实事求是,全力为协助特区政府改善施政而努力。

  李镇强认为,特区政府应与一众立法会议员建立恒常的沟通机制,行政长官应带领行政机关在制订所有政策时,让议员先瞭解政策的复杂性、面对的挑战,并且在制定政策时及早充分谘询政党或相关持份者,让民意早在政策酝酿时已被知悉和吸纳,这样才能制定深得民心及真正为民的政策。

  李镇强说,香港正处于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加上长达数年的新冠疫情过后,香港正走向复常局面,疫后经济逐渐复苏,未来五年是香港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香港特区现时应全力拼经济,改善民生,并要解决一系列老大难的深层次问题,包括房屋问题等。最重要的是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我作为立法会议员,要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做好官民商之间的重要桥梁,审议一系列利民纾困的政策,除了会“想干事”,还要做到“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并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使香港能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有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李镇强(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卢哲)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镇强接受中评社专访,畅谈首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感悟与思考。李镇强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丁”,自己会把握难得机会,努力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推动香港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新丁”首参会感悟多关注“高质量发展”

  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到北京参与全国两会,李镇强说自己“实在是既兴奋又紧张,当我踏进人民大会堂的一瞬间,我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重大的使命及职责。”李镇强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意味着国家将揭开崭新的一页,展开新的征程,作为全国政协“新丁”,自己一定会把握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在新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团结社会各界,齐心推动香港特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李镇强在今年两会提交了多份提案,涉及不同的范畴,包括:应加强本港师生认识国情、放宽大型跨境车辆司机年龄限制、建议大湾区医疗数据互动(例如内地港人的在港病历,以惠及港人返内地居住后方便求诊等)。

  在两会期间,“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又引起了李镇强的特别关注。“这也是两会其中一个热门话题,”李镇强说,工作报告指出,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国家。其中,国家正稳步推进节能降碳,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优化能源结构,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这引起了李镇强对香港的思考。他对记者表示,香港是国家对外的一扇重要窗口,特区政府刚推出的《香港创新科技蓝图》提出引入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内地及世界各地的优质企业和人才,相信可以发挥本港连接全球以及国家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优势,发挥香港优势。同时,积极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平台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国内国际资金与优质低碳科技项目的“双循环”,搭建国际新能源技术及人才交流平台,创办区域(例如亚洲)乃至国际新能源低碳峰会,为国内外低碳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吸引低碳龙头企业、创科企业到港,利用香港作为跳板,全面积极地贡献、融入到国家的双碳工作,推动香港迈向2050年碳中和目标,全力开创低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