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语中评:粤港要打造深度合作平台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香港如何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如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又担当好对外联络角色等问题进行了答问。

  蔡冠深表示他很关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现时香港与深圳口岸一带的建设是“一边热闹,一边冷清”,情况不太理想。因此他今年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实现香港特区倍增规划,一大突破口就是启动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口岸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并参照《横琴方案》,赋予港深双方相应政策,达至合作区内“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打造同城双核,形成“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突破。具体建议为:一,设立协同规划委员会。在中央指导下,由深港两地政府高层领导牵头,设立协同规划委员会,提高规划过程中的双方参与度及决策权。并:一、提升深港两地软硬件设施连接水平。协同规划跨境公路、铁路和船舶航线,共同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共同化解两地规则衔接中面对的障碍。二、开展双城结合部功能对接提升规划,在双方共识基础上共同提升城市结合部功能。三、协调两地产业布局。建议由中央推动深港两地政府成立合资公司,以河套等合作平台为试点,共同负责深港两侧园区管理,落实管理层面融合,绑定共同利益,协同发展。

  蔡冠深也说,《横琴方案》将内地原有关税管理区“后撤”,并对货物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措施,同时进一步简化人员往来限制。合作区亦设有粤澳政府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让两制能在粤澳横琴特殊区域有效融合发展。他建议借鉴横琴经验,鼓励粤港双方在深圳前海海洋新城、香港流浮山海岸发展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沙头角中英街四个特殊区域,率先打造“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粤港深度合作示范平台”。   蔡冠深告诉中评社记者,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尤其是疫情之后,有不少外资撤出中国,前往越南、柬埔寨、印尼或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但当地产业链未必完备、工人生产效率不及中国高,加上企业对当地语言文化、法律风俗要重新瞭解,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而当中国疫情过去、重新开放,不少企业又在考虑重返中国。然而全球地缘政治依然紧张,短期内难有改善,但有些国家为重振经济,也会考虑与中国合作。

  而在外资“重返中国”、香港亦逐步重返世界舞台之时,更需要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工商、政界等联络交流。两会后中华总商会将开始着手筹备带领外国代表团访问大湾区,“包括欧盟、东盟和日韩,由驻港总领事或是领事、带同商会主席一起来,看看营商环境,有需要就直接与企业对接。”访问团可以从西九龙上车,18分钟到深圳北,坐大巴去前海、南沙,也可以去去中山、横琴、或者广州,之后从广州南站搭高铁,50分钟回到香港。让外国人真正坐上“动感号”、“复兴号”,才知道大湾区的效率有多高,“香港的眼光不止是大湾区,而是全世界的,毕竟我们是‘超级联系人’。”蔡冠深表示。

  在谈及如何讲好香港故事时,蔡冠深表示,1月份他带了一个70人代表团访问越南,其成员除了中华总商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以及香港越南商会的企业代表外,还有香港联交所、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的国企和中科院机构等,目的是令香港各界与越南、东盟全面对接。联交所欢迎有实力的越南企业来港上市、用好香港的金融服务业;院校及研究机构则致力推动两地的科技合作和学生交流。中华总商会今年内还会组织大湾区企业“并船出海”,共同“走出去”中东、欧洲、日韩等地,6月将访问长三角,稍后亦可能安排京津冀行程。   蔡冠深也对中评社记者说,今年他总共提交了13个提案,其中有6个是个人提案,7个是联合提案。关注的焦点还是在大湾区的融合以及如何发挥香港优势方面,包括经济政策尤其是民企政策要注重长效性、打造粤港澳数字经济高地、提升服务贸易为粤港澳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等,其中,特别建议中央支持北部都会区和深圳联动发展,打造大湾区双核同城引擎。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中心,有很大空间与毗邻的深圳携手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让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然而香港目前的人口只有733万,相邻的深圳有1700万,广州则有1800万,香港“单打独斗”必然会辜负自身“一国两制”优势。建议在中央指导下,由深港两地政府高层领导牵头,设立协同规划委员会,提高规划过程中的双方参与,亦建议在港深结合部参照横琴方案,以“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模式打造“粤港深度合作示范平台”,采取“关外”模式,开展协同立法和优化营商环境。相信有关做法有助促进深港协同发展,亦有助突破香港人口不足、动能不足的瓶颈。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香港如何打造国际创科中心、如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又担当好对外联络角色等问题进行了答问。

  蔡冠深表示他很关注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现时香港与深圳口岸一带的建设是“一边热闹,一边冷清”,情况不太理想。因此他今年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实现香港特区倍增规划,一大突破口就是启动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口岸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并参照《横琴方案》,赋予港深双方相应政策,达至合作区内“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打造同城双核,形成“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突破。具体建议为:一,设立协同规划委员会。在中央指导下,由深港两地政府高层领导牵头,设立协同规划委员会,提高规划过程中的双方参与度及决策权。并:一、提升深港两地软硬件设施连接水平。协同规划跨境公路、铁路和船舶航线,共同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共同化解两地规则衔接中面对的障碍。二、开展双城结合部功能对接提升规划,在双方共识基础上共同提升城市结合部功能。三、协调两地产业布局。建议由中央推动深港两地政府成立合资公司,以河套等合作平台为试点,共同负责深港两侧园区管理,落实管理层面融合,绑定共同利益,协同发展。

  蔡冠深也说,《横琴方案》将内地原有关税管理区“后撤”,并对货物采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措施,同时进一步简化人员往来限制。合作区亦设有粤澳政府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让两制能在粤澳横琴特殊区域有效融合发展。他建议借鉴横琴经验,鼓励粤港双方在深圳前海海洋新城、香港流浮山海岸发展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沙头角中英街四个特殊区域,率先打造“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粤港深度合作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