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答中评:胡剑江谈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3月15日电(记者 段晓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在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访问,就关于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出具体建议。胡剑江表示,目前中国文化传播和保护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才能获得与经济大国身份相称的政治大国的影响力。他认为,必须讲好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体有四个方面要做。

  胡剑江表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我们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指明了方法路径。

  胡剑江亦表示,但目前中国文化传播和保护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如传统文化保护上,继2005年韩国将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儒学书院、东医宝鉴、燃灯会等中华文化瑰宝均先后被韩国申遗成功。在《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日本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3%。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的论调仍然有市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才能获得与经济大国身份相称的政治大国的影响力,必须讲好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于如何建言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胡剑江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做。

  一、加快力度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普遍欢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往来,加大力度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官方+民间的方式在沿线国家举办各类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节、展览、学术交流活动等,展示中国悠久历史,传递中华与沿线国家和平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和理念。

  二、发挥华侨桥梁纽带作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现代化故事

  发挥华人华侨民间外交优势,在商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多瞭解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实践故事。支持驻外大使馆、领事馆等部门联合各国华人华侨社团开展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中华文化活动,比如艺术、武术、龙狮、龙舟、美食、中医、节庆等。与海外的侨团、侨社、侨媒积极合作,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客观地介绍中国发展的特点、成果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让海外受众有更多机会认知和认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

  三、善用全媒体形式传播中国形象解读中国故事。

  构建传统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全媒体传播格局,以海外受众可理解、易接受的多元呈现方式和管道传播中华文化。与海外华文媒体、境外媒体深入合作,用好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抖音国际版(TikTok)等集聚海外受众的载体,播放推送更多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化精深的精品节目,将国内优秀汉语节目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当地媒体、社交网络媒体播放。借助科技力量,利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以及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突出沉浸式体验,推出更多结合中华文明成果的国际传播精品,让中华文明更加可触可感。借助全球性的网络平台,一个更加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将会更加快速地呈现在世界各国民众的面前。

  四、加强传统文化在联合国申遗保护工作和教育工作。

  针对部分国家抢先将我国传统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当行为,建议相关部门和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处予以坚决行动,在联合国提出严正抗议及作出实时申请。可设立中华文化复兴协会等国际性非盈利组织,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对我国传统文化如节日、中医药等文化遗产等开展申遗和申请国际专利工作,防范传统文化被他国抢先注册申遗。建议教育部门制定专项计划加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工作,国内传媒应增加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目比例,通过课堂+媒体,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让中国青少年增加历史文化知识。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3月15日电(记者 段晓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在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访问,就关于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出具体建议。胡剑江表示,目前中国文化传播和保护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才能获得与经济大国身份相称的政治大国的影响力。他认为,必须讲好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体有四个方面要做。

  胡剑江表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我们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指明了方法路径。

  胡剑江亦表示,但目前中国文化传播和保护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如传统文化保护上,继2005年韩国将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儒学书院、东医宝鉴、燃灯会等中华文化瑰宝均先后被韩国申遗成功。在《世界专利数据库》中,日本注册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而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3%。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的论调仍然有市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国才能获得与经济大国身份相称的政治大国的影响力,必须讲好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于如何建言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胡剑江认为有四个方面需要做。

  一、加快力度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普遍欢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往来,加大力度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官方+民间的方式在沿线国家举办各类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节、展览、学术交流活动等,展示中国悠久历史,传递中华与沿线国家和平合作、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