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各界热议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中评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李子宁)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文旅领域专家学者、头部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主题,紧扣新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聚焦文旅行业的复兴与变革、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带动文旅消费、文旅融合催生演艺新业态等,展开成果交流和经验分享。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要利用好中心城区的文化资源聚集和旅游客源密集的优势,以旅游消费来激活公共文化资源存量,再以文化创造、科技创新和产业投资为旅游业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公共文化的经典形态是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戏剧场,经由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来有意识地建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地标,并承载相应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密度经济的多重作用下,公共文化和休闲项目,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科技等广义文化机构都会在空间上向主城区聚集,为文化参与和旅游消费提供了高品质的内容、产品、服务和沉浸式的场景主城区是发展文化和旅游当中优先考量的空间。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阳平表示,文旅融合做得好,游客会喜欢、政府会欢迎、企业也会受益。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在具体实施中要坚持在三个方向。首先要敬畏文化,一个民族会有增减,一个疆域会变化,只有对文化怀有基本的温情和敬意,充分尊重本地文化,才能深刻理解文化,深度拥抱文化,广泛传播文化。其次要打造精品,文旅融合是一个慢工细活,往往需要长期的大大投入,短期内或许只有小小的收获,但文旅人的乐趣是,如果你能坚持长期主义,耐得住寂寞,用匠心打磨精品。那么,一旦文化的积累达到爆发力量的时刻,你会收获大大的惊喜、绝对的满足和难以名状的感动。再次要加强交流,文旅融合,只有在交流中才会有灵感的火花。旅游业不能关起门来过日子,需要不断加强对话,交流思想,碰撞创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表示,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和文旅产业,实现了双向交错的新发展态势。总体来讲,在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态势下,百模大战新发展中,要更加升级换代,这叫做数字化、场景化、沉浸化、体验化,这是“新四化”。以高新科技赋能传统文旅,以传统文脉IP赋予科技内容与灵魂,可以把它表达为AI和IP的双向奔赴与双向交互,以人工智能为代表AI与传统文化表达魂脉和根脉双向奔赴来者融合带来未来新发展,也就是说一方面保持特色,另外要将现有的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的形态升级换代,达到一个更新的境界。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政府委员会前副主席、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伊格纳西·达拉斯·乌加表示,文旅之间融合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挑战,其中一些会更为常见。比如是过度商业化缺少本真性,大众旅游和拥堵问题,当地居民会因此而被迫搬离原有住宿,环境影响,社会变迁以及经济不平等等情况,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并且推动文旅之间更和谐关系,需要可持续地来发展和规划管理文旅行业。
央华戏剧创始人、导演王可然表示,作品永远要为当下观众的精神和灵魂提供戏剧服务,这种服务有个体的,有全面的。如果能做到全面的服务大于个体的服务,它就能有更大的市场。全面的服务是对民族的共性的爱,对国家的共性的爱,对历史的共性的骄傲。这些共性中从汗水到血汗的牺牲,它也就是高贵的、崇高的灵魂和情感。戏剧之所以在几千年能够活下来,其核心被认为是崇高,因为娱乐可以不断地被各种技术手段取代,而通过崇高戏剧永远能够获得极有坚韧生命力的生存高度和广度。文旅拥有着巨大的空间,伟大而崇高的戏剧灵魂的行动,恰恰可以是文旅融合中重要的支撑与组合,行动的办法和方向。
德国柏林旅游局市场管理部主任、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城市代表拉尔夫·欧斯顿表示,和柏林一样,中国也经受住了历史潮流的涤荡,坚守住了自己的根,而且现在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现代化。柏林和中国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帝国的兴衰、艺术运动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正是这些因素塑造了为人熟知的当今世界。对艺术、创造力和创新的共同欣赏和认可孕育了柏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双方的文化都孕育了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在全球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国艺术和哲学的影响可见于柏林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而充满活力的柏林艺术界反过来也影响了包括北京在内中国各地的当代艺术,这种艺术表现的双向交流丰富了两国社会的文化脉络,加深了人们对双方价值观和视角的理解。而且,语言在强化柏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联系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无论什么时候,语言都是在代际间传递故事、智慧和传统的工具。在柏林市民与中国人民进行语言交流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打开了相互理解的大门,消除了交流障碍,而且弥合了文化鸿沟。这种对语言的相互欣赏孕育了超越国界、凝聚人心的同志感和友谊感。
同场出席论坛并致辞的还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及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
本届北京文化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并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知名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和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国际政要和文化领域国际机构负责人等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