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明贤:乌克兰要思考透过中俄协调才能止战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长翁明贤。(中评社 杨腾凯摄)

  中评社台北2月25日电(记者 杨腾凯)俄乌战争满周年,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24日向中评社表示,美国从来没有思考过调停战争,现在中国对俄乌战争从消极被动转为积极劝和,成为调停者,站上美国对立面。因为中国看穿美国要用代理人战争来消耗俄罗斯的能量,中国就要思考更积极处理俄乌战争。这也迫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要思考,光靠美国,战争会没完没了,透过与中俄之间的协调,才能让这场战争结束。

  俄乌战争开打已届满一周年,中国外交部2月24日在网站上提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立场:一、尊重各国主权。二、摒弃冷战思维。三、停火止战。四、启动和谈。五、解决人道危机。六、保护平民和战俘。七、维护核电站安全。八、减少战略风险。九、保障粮食外运。十、停止单边制裁。十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十二、推动战后重建。

  翁明贤为德国科隆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于2006年至2008年陈水扁政府任内出任“国安会”谘询委员,现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研究专长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全球化与“国家安全”、决策模拟与危机管理、中国国家与国防军事战略研究。

  翁明贤表示,美中2021年在阿拉斯加的国安高层对话后,彼此已经启动包括在全球、亚太、台海管控分歧、设置护栏的磨合期,透过去年G20的习拜峰会,或是其他高层对话,美中彼此都在不断沟通,试探底线。在此过程中,俄乌战争给了双方更多试验。

  翁明贤表示,在阿拉斯加那场会谈上,中国认为不能美国讲了就算,必须考量到国际关系、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多边主义等。中美双方其实也在进行国际议题主导权的争夺战,透过这样的争夺战,去建构双方的大国身份,平起平坐共同面对彼此要因应的议题。

  翁明贤指出,针对俄罗斯,美国很清楚是协助欧盟,协助北约。而中国原本是中立旁观,不介入,劝和不劝打。不过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下来,尤其是中美发生高空气球事件,这件事情影响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中立态度。美国用响尾蛇飞弹把气球打下来,内政上获得稳定,但是在外交上中国却失去面子,中方认为美中可以战略沟通,不必把事情做到这么大。美国或许没有考量到,中国在这个时间点也需要面子,因为中国正在筹备两会,需要有所成就,气球事件让美中之间的管控分歧、设置护栏受到了影响。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设于惊声纪念大楼内。(中评社 杨腾凯摄)

  翁明贤指出,气球事件是近因,让中美磨合期还需要一点时间,而影响中美的中长期因素还是俄乌战争,这场战争彻底考验到双方面对俄罗斯的态度,究竟是要战要和。

  翁明贤指出,也因美国可能在采取一种战略,就是用代理人战争来消耗俄罗斯的能量,削弱俄罗斯后,就能削弱俄罗斯在整个欧洲地区的角色,减轻美国在欧洲的负担,藉此抵消俄罗斯未来可能与中国之间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然看穿美国这样的态度,现在中国就要思考更积极处理俄乌战争,不能让美国削弱俄罗斯,减轻了俄中联合与美国战略对峙的力道。

  翁明贤表示,这一年来中国对俄乌战争都没有动作,但是因为美国的气球事件,让中国感受到,美国不会放弃对乌克兰的战略支持,所以中国必须要改变,对解决乌克兰问题提出看法,重点就是在强调,中国要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换言之中国对俄乌战争已经从中立态度转为一个和平的调停者。

  翁明贤分析,中国这样从消极被动转为积极劝合,某种程度上,中国就已经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出现后,基本上是和美国的对立,因为美国积极支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给予武器弹药,却从来没有思考是否要当调停人去调和战争。

  翁明贤表示,当中国提出俄乌战争的解决方案后,这个球是丢给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日前发表的国情咨文,表达准备恢复核试等等,这是种战略的思维,呼应未来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如果中俄联手,就能掌握整个俄乌战争的发言权,来逼迫泽连斯基去思考,光靠美国,这场战争将没完没了,所以乌克兰必须思考,在美俄之间,乌克兰可能需要靠俄方一点,透过与中俄之间的协调,才能让这场战争结束。

  翁明贤表示,中国希望在2049年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达成过程中,他需要展现有大国的声势与地位,在国际舞台上能够与美国抗衡。中国要让美国知道,美国独霸的世界已经过去了,现在美国必须思考,要如何和世界其他崛起的大国来共同和平,平等对待彼此问题,这也应证了修昔底德陷阱当中,崛起中的霸权,挑战既有的霸权。

  翁明贤指出,当崛起中的霸权在挑战既有的霸权时,某种程度也要考虑到,既有霸权所带来的,是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可以维持整个全球化发展,还是该霸权只想维持自己的利益、能量,继续压制其他崛起中的强国?中国想要证明他能挑战美国霸权。

淡江大学校内一景。(中评社 杨腾凯摄)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长翁明贤。(中评社 杨腾凯摄)

  中评社台北2月25日电(记者 杨腾凯)俄乌战争满周年,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24日向中评社表示,美国从来没有思考过调停战争,现在中国对俄乌战争从消极被动转为积极劝和,成为调停者,站上美国对立面。因为中国看穿美国要用代理人战争来消耗俄罗斯的能量,中国就要思考更积极处理俄乌战争。这也迫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要思考,光靠美国,战争会没完没了,透过与中俄之间的协调,才能让这场战争结束。

  俄乌战争开打已届满一周年,中国外交部2月24日在网站上提出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十二点立场:一、尊重各国主权。二、摒弃冷战思维。三、停火止战。四、启动和谈。五、解决人道危机。六、保护平民和战俘。七、维护核电站安全。八、减少战略风险。九、保障粮食外运。十、停止单边制裁。十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十二、推动战后重建。

  翁明贤为德国科隆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于2006年至2008年陈水扁政府任内出任“国安会”谘询委员,现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研究专长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全球化与“国家安全”、决策模拟与危机管理、中国国家与国防军事战略研究。

  翁明贤表示,美中2021年在阿拉斯加的国安高层对话后,彼此已经启动包括在全球、亚太、台海管控分歧、设置护栏的磨合期,透过去年G20的习拜峰会,或是其他高层对话,美中彼此都在不断沟通,试探底线。在此过程中,俄乌战争给了双方更多试验。

  翁明贤表示,在阿拉斯加那场会谈上,中国认为不能美国讲了就算,必须考量到国际关系、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多边主义等。中美双方其实也在进行国际议题主导权的争夺战,透过这样的争夺战,去建构双方的大国身份,平起平坐共同面对彼此要因应的议题。

  翁明贤指出,针对俄罗斯,美国很清楚是协助欧盟,协助北约。而中国原本是中立旁观,不介入,劝和不劝打。不过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下来,尤其是中美发生高空气球事件,这件事情影响了中国对俄乌战争的中立态度。美国用响尾蛇飞弹把气球打下来,内政上获得稳定,但是在外交上中国却失去面子,中方认为美中可以战略沟通,不必把事情做到这么大。美国或许没有考量到,中国在这个时间点也需要面子,因为中国正在筹备两会,需要有所成就,气球事件让美中之间的管控分歧、设置护栏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