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倡议金马非军事区向陆递善意橄榄枝
中评社台北2月15日电(作者 柳金财)鉴于两岸敌意如螺旋般上升,日前八名金门县议员分组“跨党派问政联盟”和“无党籍联盟政团”次级团体,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此议不仅在金马地区具广泛群众基础,也获议会、县政府及非政府组织支持,尤其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宣称,盼拔两岸“最容易点燃战火的引信”,愿赴金门倡议金马非军事区。显见倡议“永久非军事区”已获离岛广泛民意、地方行政与立法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一致性认同。
金门县议员陈泱瑚召集组成“跨党派问政联盟”,及议员洪鸿斌召集组成“无党籍联盟政团”,共同发表四大宣言,其中两项涉及两岸关系重构:一、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主张两岸和平发展,期以远离无情战争梦魇,确保乡亲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环境无虞;二、强力推动“金厦跨海大桥”早日兴建,营造金厦特区生活圈,带动金门经济发展契机。设置金马离岛为“永久非军事区”可谓是创造推动兴建“金厦跨海大桥”之基础及前提。
此宣言强调金门不能再重蹈覆辙、卷入纷争之中,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的诉求,希望“绿中央”听到离岛金门地方民众的声音诉求。诚如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所言,努力几十年希望让金门马祖成为非军事区、和平区,对大陆应进行全面避战。
首先,县议会扮演建置金门为“永久非军事区”、兴建金厦大桥之倡议者。金门县议会跨党派议员已于2月6日成立“问政联盟”,提出建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推动“金厦通桥”等四大宣言。无党籍议员陈泱瑚宣称,两岸和平互信是金厦通桥基础,四大宣言“永久以非军事区”为优先、其次为金厦通桥,由县议会代表金门的民意已先释出意愿及善意。
金门县议会代表民意机关,将赴大陆交流并表达有关诉求,希望能实质影响两岸主政者回应金门需求。显然,金门议会扮演政策倡议者角色。金门县议会两政团预计3月份,由议长洪允典带队组团赴厦门交流,针对相关议题进行沟通及呼吁。两岸当局因台方不承认“九二共识”,致缺乏对话协商平台,无论是两岸两会对话、最高两岸事务执行机关首长会晤皆难以顺遂。借镜金门“立委”陈玉珍、县长陈福海、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等人赴陆协商,重启部份小三通及解决部份农渔水产品暂停赴陆问题,这种两岸沟通模式跳脱海基海协两会、陆委会与国台办间协商。
该促进会预计2月底、3月初举办促进会干部授证大会后,第一步首要即结合县政府发动全县公民投票,汇集民意、具体展现金门地区的意志,试图影响民进党政府的决策。公民投票的作用与功能,在于补充政府运作、议会立法及政党政治之失职与失能,藉由集体动员方式凝聚县民之总意志,汇整区域利益表达。
再者,“金马撤军论”利于建构两岸和平缓冲区。施明德宣称已有完整方案,提出“金门、马祖和平特区条例草案”,旨在卸除战争的引信、递给大陆当局最大的善意橄榄枝,为两岸及世界和平贡献。施明德曾于2022年12月再倡议设置“金门、马祖和平特区”建议,呼吁各政治领袖:“必须从金门、马祖彻彻底底全面撤军”,让金马成为非军事区及和平区,拔掉两岸最容易点燃战火的引信,要有避战风险机制以缓解大陆武力攻台。
最后,建置金马“永久非军事区”需要两岸当局共识。针对金门县议会两个政治团体,共同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主张早日兴建金厦跨海大桥。国台办声称,积极支持金门经济社会发展,愿意尽可能提供协助。陆委会则声称金厦大桥涉及“国防安全”等复杂问题,目前并无推动金厦通桥的政策与规划。建置金马“永久非军事区”议题辩论,再度陷入统战与反统战争议。
国台办宣称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金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采取切实措施增进同胞利益福祉,已率先实现向金门供水,目前与金门通电、通气、通桥等前期技术准备也基本完成。陆委会批评大陆把地缘邻近福建的金门、马祖视为统战优先目标;“习五条”称将率先实现金马、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之“新四通”,强调“应通尽通”做为推动两岸融合的战略前沿。民进党政府则强调金厦大桥涉及台湾“国防安全”、金门经济长期发展、社会秩序、国族认同、两岸关系及地缘政治等复杂问题,恐衍生“国家安全”风险。显然,“绿中央”并无推动金厦通桥的政策与规划。
近来民进党内因应九合一选举失利,纷纷提出调整两岸论述声浪,且新任党主席清德也倡议,从“抗中保台”转向“和平保台”路线,而完成此一路线目标及愿景的最佳方法,或可将建立金马非军事区列为方案之一。这并不悖离传统的民进党两岸政策路线,1992年党两岸政策纲领已主张台湾“逐步减少金门、马祖驻军,以达金马非军事化”目标。此应为前主席施明德念兹在兹三十年后,重新倡议金马成为非军事区、和平区之挚盼,祈愿两岸和平发展、人民亲善关系建立、互惠互利、共荣共存,创造双赢的两岸互动关系。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中评社台北2月15日电(作者 柳金财)鉴于两岸敌意如螺旋般上升,日前八名金门县议员分组“跨党派问政联盟”和“无党籍联盟政团”次级团体,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此议不仅在金马地区具广泛群众基础,也获议会、县政府及非政府组织支持,尤其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宣称,盼拔两岸“最容易点燃战火的引信”,愿赴金门倡议金马非军事区。显见倡议“永久非军事区”已获离岛广泛民意、地方行政与立法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一致性认同。
金门县议员陈泱瑚召集组成“跨党派问政联盟”,及议员洪鸿斌召集组成“无党籍联盟政团”,共同发表四大宣言,其中两项涉及两岸关系重构:一、倡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主张两岸和平发展,期以远离无情战争梦魇,确保乡亲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环境无虞;二、强力推动“金厦跨海大桥”早日兴建,营造金厦特区生活圈,带动金门经济发展契机。设置金马离岛为“永久非军事区”可谓是创造推动兴建“金厦跨海大桥”之基础及前提。
此宣言强调金门不能再重蹈覆辙、卷入纷争之中,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的诉求,希望“绿中央”听到离岛金门地方民众的声音诉求。诚如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所言,努力几十年希望让金门马祖成为非军事区、和平区,对大陆应进行全面避战。
首先,县议会扮演建置金门为“永久非军事区”、兴建金厦大桥之倡议者。金门县议会跨党派议员已于2月6日成立“问政联盟”,提出建置金门成为“永久非军事区”、推动“金厦通桥”等四大宣言。无党籍议员陈泱瑚宣称,两岸和平互信是金厦通桥基础,四大宣言“永久以非军事区”为优先、其次为金厦通桥,由县议会代表金门的民意已先释出意愿及善意。
金门县议会代表民意机关,将赴大陆交流并表达有关诉求,希望能实质影响两岸主政者回应金门需求。显然,金门议会扮演政策倡议者角色。金门县议会两政团预计3月份,由议长洪允典带队组团赴厦门交流,针对相关议题进行沟通及呼吁。两岸当局因台方不承认“九二共识”,致缺乏对话协商平台,无论是两岸两会对话、最高两岸事务执行机关首长会晤皆难以顺遂。借镜金门“立委”陈玉珍、县长陈福海、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等人赴陆协商,重启部份小三通及解决部份农渔水产品暂停赴陆问题,这种两岸沟通模式跳脱海基海协两会、陆委会与国台办间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