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香港应检讨优化外劳计划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前几年疫情结束后,随着社会复常、经济复苏,香港各行各业都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为缓解这一问题,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开始放宽输入外劳的限制,在包括建造、运输、餐饮等多个行业大量引入外援,有效且迅速地填补了本地劳动力不足的缺口。但时至今日,外劳涌入对本地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恶性竞争与负面影响,正愈益走入香港市民的视线。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官方机构统计数字后得出结论:香港社会较多舆论对目前的输入外劳计划存在忧虑,其担心在经济并未明朗的大环境下,继续按此规模大批输入外劳,会进一步推升本地失业率并压抑基层劳工的薪酬水平,希望特区政府能尽快对该政策进行检视并优化调整。
为纾缓疫后初期的人手不足问题,自2023年起,香港特区政府开始正式扩大对外劳的输入,包括6月起推行的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7月起实施的建造及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以及于9月4日起接受申请的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如图1所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在香港社会所引发的讨论最为炽热,在特区政府于6月宣布拟推行该计划时,社交媒体涉输入外劳议题的讨论声量与关注度皆录得了近两年半以来的最高峰值。这是因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的影响范围明显较前三个计划更为广泛,其除了涵盖多达26个以往补充劳工计划下通常不包括的职位(如侍应生、初级厨师、售货员、收银员等)外,还纳入了数个非技术或低技术工种(如清洁工、保安员、洗碗工等)。
在放宽输入外劳初期,香港社会的人手短缺问题的确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主流舆论也对这项政策的调整大体反应正面。不过,随着输入外劳的数目越来越多,在短短两年内累计抵港人数已突破5万(见图2),香港社会开始逐渐响起一些质疑外劳政策的声音。尤其在当前本地消费持续未见好转的经济环境下,部分观点更将近期多个行业失业率上升的原因归咎于输入外劳之上,希望对外劳政策进行检讨的舆论于近月显着升温(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