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中美微变下的两岸关系

论坛现场

  中评社香港7月24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邀请台湾专家学者,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办主题为“中美缓和下两岸关系的新方向”思想者论坛,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论坛由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主持,评论员有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升、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台湾民众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麟。

  与会者认为,中美关系的确有所缓和,但中美关系还影响两岸关系的最大变数,台湾问题是最容易造成中美关系擦枪走火的地方;美国近期以来的对台的表述,有非常强烈的两面性,可以说是口是心非,对自己的承诺呈现背信的状态,因此双方的信任基础脆弱;在台湾问题上管控分歧避免误判酿成冲突,已成为美中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

  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中美关系是影响两岸关系的最大变数。过去的经验表明,中美关系好,两岸关系不能说太好,至少没什么事;中美关系不好的时候,两岸关系就会有事。

  赵春山表示,用“缓和”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美关系是准确的,有人用“解冻”“春暖花开”,他认为可能还早,因为中美之间有结构性的矛盾,除意识形态、制度之外,还有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目前中美都不想把双方利益冲突搞成不可控制、难以收拾的局面,台湾问题是最容易造成中美关系擦枪走火的地方。

  赵春山认为,现在中美基于内政的考虑,都不希望双方关系搞得不可开交:美国拜登要选举了,大陆的内部发展阶段性也要达成一些目标。在这情况下,最重要一点就是经济要复苏。像通货膨胀就是一个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美国才会提出要管制风险,虽然过去我们听到脱钩断链的说法等等,但现在看来经济因素、内政因素,成为双方关系很重要的因素。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表示,中美关系的确是在往和缓的方向前进,而且会继续往这个方向前进,直到APEC领袖峰会。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有非常建设性的会谈,取得一点成果,但有很大的突破。

  左正东认为,台湾问题仍然在中美关系里的核心问题,但中美关系的最大影响在于各自内部的因素。比如,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竞争激烈,特别是鹰派当头,选举马上要到了,特朗普要回来了,所以拜登也不能示弱。拜登一方面必须跟大陆关系和缓,为美国经济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同时也是维系住盟友对他的期望,因为美国的盟友不希望美国直接跟中国大陆冲突,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又要去满足国内鹰派,所以这两方面的要求都要去平衡,但这种平衡工作越来越困难。

  左正东认为,今年是美中关系改善的机会之窗,明年中美关系不排除恶化的可能。一是台湾大选的结果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二是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不会访台也是变数,因为美国要大选了,包括美国各总统候选人会不会想利用台湾问题来增加自己的声量,也是美中关系发展的变数。如果美国没有选出一个可以有效平衡中美、台美跟两岸关系的人,明年的整个美中台三角关系不是非常乐观的。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升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升认为,美中要在“斗而不破”、甚至在更高度风险的状态之下建立安全的护栏,需要维持对话。不久前布林肯去了中国大陆,不能说是历史性的发展,但至少是突破僵局的一个进展,在缓和区域紧张起到好的作用,表明美中还是不想走向摊牌的局面。

  陈德升表示,在台湾问题上,布林肯跟中国大陆做了一些深度的讨论,中国大陆多次在这个议题上表达了强烈的核心概念。美国是不是也因此知道它是核心的要害而更加运用台湾因素来造成区域平衡的紧张、成为美国的更有力的杠杆?换句话说,美国是不是把台湾更加工具化、作为挑动中国敏感神经?另外一方面美国会不会把台湾“乌克兰化”?从最近的美国国会制定的法案,到实务上来提升台湾战斗能力,甚至做巷战的准备代表了什么样的意涵?所以台湾的领导人在面对两个强权之争,还有可能的战争风险,如何把握统独的底线,就变得非常重要。

  陈德升认为,台湾在明年1月13日要大选,新的领导人怎样来面对两岸关系的变局?可能会更大程度的影响到台湾的生存和发展。美国仍然在两岸互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陈德升认为,美国近期以来的对台的表述,有非常强烈的两面性,可以说是口是心非,亦即说是既承诺,又呈现了一个背信的状态。背后逻辑是尽量维持美国的霸权角色。美国对中国大陆持续的、强力的科技管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的松动,只有进一步的加强。最近荷兰的ASML光刻机科技到AI晶片的进一步管制,都是鲜明的实例。当然台湾作为一个区域霸权的杠杆,美国会更加充分的去运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美中之间都是各说各话,信任基础脆弱。

  陈德升认为,明年1月的台湾选举和明年底美国总统大选,是两个最值得关注的议题。在这一点上,尽管形势出现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但至少美中之间还保持对话沟通的管道。这一点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

  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表示,台海紧绷态势升高,但中美之间有理由管控意外。中美有三个结构性问题:一是大国之争,虽然中国一再强调不争霸,但是美国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对其霸权的威胁;二是美国会继续强化科技战对中国进行“卡脖子”,贸易战是打假球;三是发展道路跟发展模式的竞争。这三个问题短期没有解决的方案,也不可能达成共识。美国跟中国唯一的共识,就是怎么避免误判,怎么管控分歧,怎么防范冲突的产生。

  张五岳表示,美国说,中美之间,有些东西竞争,有些东西对抗,有些东西是合作的。可是中国清楚表明,中方不接受美方这种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作法,不可能接受美国说的又竞争又合作又对抗。

  张五岳说,美中都清楚,双方的结构问题暂时无解,还是愿意透过各式各样的对话来管控分歧,避免误判,防范意外,不希望冲突,现在最可能产生误判和冲突的是台湾问题。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管控分歧避免误判酿成冲突,已成为美中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

台湾民众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麟

  台湾民众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麟认为,有四个因素会影响到中美关系发展:一是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有分析认为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已经超过美国,欧洲各国对美国的支持也开始呈现分散状态这是新现实,美国也明白;二是俄乌战争的演变:乌战延续了一年多,全世界都累了。现在中国已经介入,做俄乌之间的调停者,如果调停成功,自然可在国际舞台上拉高对美叫板的筹码;三是美国大选:中美关系一定是美国大选攻防的议题,“抗中”、”友中”与”和中”各种立场,将会在候选人之间争论不休,从而影响拜登政府对华的决策面与执行面;四是美国经济影响:美国的经济问题,诸如通膨、失业等,迄今依然未解,因此对于与中关系,更趋保守。

  赵麟认为,美国因素对于台湾大选的影响大。蔡英文政府这些年来对美国言听计从,自然美国情感上支持民进党继续执政。但是蔡政府施政结果,除了“外交”与两岸一塌糊涂以外,诸如能源、疫苗及兵役等方面,也普遍引起民怨。台湾选民是否让民进党继续执政,已存变数,美国也在观察。

  赵麟说,台湾那么多次大选,没有一次像今年这么特别。因为头一次第三党的候选人,会扮演一个关键性的改变现状角色,他就是柯文哲。当然民众党在地方势力还很浅,可是这个第三党的候选人,从以往的老三,变成”坐二望一”。不但超越国民党,而且对于执政的民进党造成威胁。让不管台湾的选民也好,中国大陆也好、美国也好,都充满了想像的空间。

  论坛整理稿全文,将由《中国评论》月刊和中国评论新闻网刊发。

与会专家合影

论坛现场

  中评社香港7月24日电(记者 郑汉龙)中评智库基金会日前邀请台湾专家学者,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办主题为“中美缓和下两岸关系的新方向”思想者论坛,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论坛由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主持,评论员有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左正东、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升、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台湾民众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麟。

  与会者认为,中美关系的确有所缓和,但中美关系还影响两岸关系的最大变数,台湾问题是最容易造成中美关系擦枪走火的地方;美国近期以来的对台的表述,有非常强烈的两面性,可以说是口是心非,对自己的承诺呈现背信的状态,因此双方的信任基础脆弱;在台湾问题上管控分歧避免误判酿成冲突,已成为美中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