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指尖触摸五千年文脉
中评社北京7月24日电/据中国台湾网报导,“看这背靠背的猫头鹰造型,头顶纹路竟像刻着现代符号‘666’!”当商代晚期的鸮卣在山西博物院展柜中泛着幽绿光泽,台湾自媒体人刘建国瞬间被这件3000年前的青铜器攫住目光。他举着手机贴近展柜,镜头里繁复的雷纹在灯光下流转,“这简直是古代版‘愤怒的小鸟’,商周工匠的幽默感正通过青铜器与我们隔空对话。”
7月22日至23日,"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团穿行于太原的历史长廊。在博物院的青铜吉金与永祚寺凌霄双塔间,台湾自媒体人的惊叹与感悟,为这场寻根之旅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共鸣。
午后炽烈的阳光为永祚寺明代砖塔镀上金辉。台湾自媒体人乐导登临塔顶时,斑驳的砖石在他指尖留下历史的温度。他在塔尖俯瞰太原城时感慨:“山西与台湾的地图轮廓竟如孪生兄弟!”塔檐悬挂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仿佛应和着他的感慨:“双塔像对守望的姐妹,站在这片土地,血脉深处的亲切感自然涌动。”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能追溯到西周时期距今3000多年之前。关于晋祠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可见晋祠在1500年之前就已经很壮观了。”解说员话音未落,采风团已在晋祠圣母殿前屏息凝神。八根北宋盘龙木柱上,蛟龙怒目腾空的姿态吸引采风团两岸媒体人共同触摸着千年未变的木纹肌理,回顾“比耶龙”的前世今生。殿内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更令时光倒流——身着绛红襦裙的捧印侍女眼波流转,衣带褶皱宛若被清风拂过,持巾少女微倾的身姿风姿绰约。
“以前我对于宋元明清等朝代瞭解比较多一些,今天的晋祠之旅让我把春秋战国的知识补齐了。在晋祠,你可以对从周朝开始的帝王古迹、匾额等等有全方位综合瞭解。”台湾媒体人蔡淑娟强烈推荐晋祠,“对历史感兴趣的台湾同胞一定要来,你将会在历史文化方面收获颇丰,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