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谈电影《长安的荔枝》小人物挑战不可能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千里运荔枝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7月18日,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电影《长安的荔枝》全国上映。影片如何还原原着,又做了哪些合理的影视化改编?如何用光影语言呈现唐朝的长安和岭南?记者日前专访影片编剧、导演、领衔主演大鹏,听他讲述电影创作初衷和背后的故事。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影《长安的荔枝》讲的是唐朝九品小吏李善德要在固定期限内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岭南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如果快马加鞭,一个人从长安到岭南要一个月,大家就可以直观感受到任务有多艰难。”大鹏说。
如何用电影语言呈现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鹏坦言,剧组努力做到最大程度还原原着精华部分。“比如运荔枝这段戏份,我们保留了小说提到的格眼法、运输路线和保鲜方法,并通过场面调度展示出来。”
影评人藤井树认为,电影《长安的荔枝》像是一部古装公路片,主角一直都在路上,而其他角色统统围绕着荔枝转运之事奔忙,可以说影片专注于讲好运荔枝这一件事,不着一处废笔,高度凝练,一气呵成。
为了更接近电影叙事节奏,影片进行了合理化改编。“最大的改动是白客扮演的商人苏谅。电影将苏谅由外国商人改编成一个被兄长认为‘不是做生意的料’的年轻人,他一心想向家人证明自己,正因此苏谅才会为李善德之事奔走。改编后的人物更有逻辑。”大鹏说。
影片用了不少篇幅刻画李善德夫人郑玉婷这一角色。大鹏介绍,郑玉婷的人物设定更像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女性,而团队在亲情戏上也下了更多功夫,充分展示李善德和郑玉婷的日常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