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甲:俄乌战争大国各打算盘 变消耗对抗

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文甲。(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高雄7月23日电(记者 蒋继平)俄乌即将展开新一轮和谈。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文甲接受中评社访问分析,特朗普上周给俄乌战争50天时间,对俄较为有利,对乌却构成压力;泽伦斯基主动释出谈判意愿,恐沦为姿态外交,普京将等待更有利时机。特朗普丢出要给俄100%的关税报复,反而会有损美国。他认为,各自如意算盘不同但彼此制衡,战争僵局短期难解,恐演成长期消耗战与代理对抗新常态。

  陈文甲,日本大阪商业大学地域政策学博士,现任开南大学“国家暨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兼任副教授、印太战略智库特别顾问,专长为国际时事评论、国际关系研究、“国安”战略研究。

  俄乌战争开打三年未歇,特朗普上周说给50天的期限,对谁有利?

  陈文甲表示,特朗普所提“50天内停战”的时间表,看似展现断然处置的谈判姿态,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意图,就是向俄罗斯暗示必须回归国际体系的窗口,同时也对乌克兰施压,限缩其战略空间。因为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争取停火、巩固战果的良机;也是这场“消耗战与持久战”的转折点。

  陈文甲表示,而对乌克兰来说,若在兵力劣势、领土未收复情况下妥协,恐导致战略失败与内部政权正当性危机。所以,50天期限对俄国较为有利,而对乌国却构成压力,而特朗普则藉此强化“我能止战”的战场主控优势,并符合“美国优先”论述。

  泽伦斯基向俄国提议下周展开新和平谈判,俄国会理吗?

  陈文甲表示,俄罗斯是否接受谈判,须观察两因素:一是战场局势,二是国际压力。因为在战场局势方面,近期俄军在东部战线取得进展,而处于战略优势,所以普京倾向以军事压力逼迫乌方让步,并不急于谈判。在国际压力方面,特朗普抛出“停战期限论”与欧洲对援乌疲乏,使俄方认为时间站在自己这边;而泽伦斯基主动释出谈判意愿,意在稳定国际援助与缓和国内舆论压力,但若无实质条件与美欧支持,恐沦为姿态外交。所以,从战略角度看来,普京将等待更有利时机,要求泽伦斯基承认现实战果,而不致立即接招与正面回应。

  特朗普要给俄罗斯100%的关税报复,与俄罗斯有贸易交易的国家也要连坐,受到次级制裁。这招是否有用?

  陈文甲表示,特朗普的极限关税与次级制裁政策,虽具短期政治震撼效果,但在战略效益有限。首先是,俄罗斯与西方贸易已大幅萎缩,目前主要依赖中、印、土等非西方经济体,对美关税威胁已大幅钝化;其次是,美国若对俄贸易往来的第三国施加制裁,会牵连到全球能源与农粮供应链,引发盟友反弹,尤其欧洲与新兴国家恐不愿配合;最后是,除非能形成全面多边经济封锁,否则这招恐沦为美国单边举措,加速全球分裂与去美元化趋势。

  因此,陈文甲表示,特朗普此举在战略上难以孤立俄国,反倒可能削弱美国国际金融制裁的公信力。

  特朗普对乌军援方案:由欧洲盟国捐出武器,美国再出售新武器补足其军备。北约会买单吗?

  陈文甲表示,此方案实质为“军事产业主导外交”的典型,既转移美国援乌压力,又促进国防出口;而对欧洲而言,短期内可清空库存与更新装备,看似符合国防现代化需求,但背后问题甚多。其一是,欧洲军备本就不足,若依赖美国补货将加深对美依赖;其二是,美国售价高、交期长,恐不符欧洲战时需求;其三是,欧洲战略自主诉求日增,此案将引发法、德对美国主导的不满。

  因此,陈文甲表示,尽管有波兰、波罗的海国等北约成员的支持,但整体北约内部对此方案接受度有限,除非透过协调机制调整细节,否则难以全面推行。

  俄乌战争,美俄欧在背后各想什么如意算盘?

  陈文甲表示,美国在俄乌战争中的核心战略是削弱俄罗斯、巩固北约并巩固对欧洲的安全主导地位,同时发展军工产业与金融制裁体系,扩张战略影响力。因此,特朗普虽主张“止战”,但底层逻辑仍是美国优先与军事自主;而普京则藉战争强化国内民族主义、压制反对声音,并试图重建俄国势力范围与多极世界秩序;而对欧洲,战争是一场战略觉醒,既暴露对美依赖,也推动战略自主,但同时陷入能源危机与军备压力,内部矛盾加剧。

  陈文甲表示,所以三方如意算盘不同,但彼此制衡,战争僵局短期难解,恐演变为长期的“消耗战与代理对抗”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