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侧记:以乒乓为媒 两岸青春同频共振

王豪博接受记者采访(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实习记者 许思悦)在首钢园冰球馆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中,2025京台青年乒乓球交流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北京和台湾的百余名青少年选手以球会友,用拼搏精神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北京市66中学的王豪博刚结束一场激烈对决,虽然获胜,但他对台湾选手的评价颇高:“他们球路很正,基本功很扎实。”这种惺惺相惜的竞技精神,正是本次交流赛最动人的部分。来自台湾高雄的谢同学也在获胜后反思:“我没有达到预期,进球率和心态都需要更稳。”谢同学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与北京选手朱胤鸣如出一辙。朱胤鸣表示,自己每天放学后训练到晚上7点,作为乒乓球特长生,学习和打球同样重要,希望能够通过乒乓球考上理想大学。

  许多台湾小选手坦言,来大陆参赛的初衷是提升实力。“台湾没有这种机会跟高水平选手切磋,”来自高雄的张同学表示,自己一直想跟强者打比赛。选手们不约而同提到想见到马龙、许昕、王楚钦等偶像,渴望“多来这边练球”。在京台胞陈同学则感受到“对手非常尊重,互动很多”的温馨氛围。两岸小选手们打算互加微信,相约今后继续交流。正如王豪博所说:“我们可以讨论乒乓球、游戏,也可以交流北京、台湾的文化,因为有共同爱好,一定能成为好朋友。”

  在紧张的比赛之余,台湾青少年们还体验了登长城、学习非遗技艺等特色活动。来自高雄的张同学感叹:“虽然天气特别热,但是登长城很好玩,比课本上看到的更壮观!”在非遗体验区,小选手们共同尝试传统技艺,这些亲身体验让台湾青少年对大陆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来自高雄的谢同学观察得很细致,他觉得北京的街道乾净整洁,训练环境也很好。

  当被问及是否还想参加这样的活动时,台湾小选手们异口同声:“还想再来!”这简单的心愿,正是以乒乓球为纽带,两岸青少年心灵契合的最好证明。小小的银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也串起两岸青春同频共振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