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从引资到助中企出海,桥梁角色如一

  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今年是澳洲会计师公会扎根香港70周年,大中华区分会前会长任德煇(Ronald)一家堪称会计世家。任德煇继承父业,从事审计工作;女婿梁佑庭活跃于投资银行界,专注企业融资与首次公开募股(IPO);女儿任嘉恩则在银行从事风控及转型项目。一家同为会计师,却在不同领域发展。

  他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不仅见证了香港财会行业的变迁,更亲历了香港回归前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他们的个人轨迹,正是香港经济角色转型的生动写照。

  1977年,任德煇遵从父命从澳洲学成返港,加入父亲的会计行,并于1987年成为合伙人。当时的香港,正值制造业北移的浪潮初起。“那时的财务报表并不复杂,数字准确就足够了。”他回忆说,当时客户多为在珠三角设厂的港商,处理“来料加工”税务是家常便饭,“当时税局对来料加工企业实行半税制,一半算香港、一半算内地。”

  文化差异成难忘插曲

  香港回归成为重要转折点。任德煇亲历了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制度转型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关键时期,既坚守专业精神,也推动行业现代化。1997年后,香港资本市场发生巨变,“最大的不同是资金流向逆转了。”他表示,中资企业来港上市成为主流。从红筹股、H股到后来的中概股,他带领团队将国际会计准则引入内地,协助内地企业满足香港乃至全球的上市要求。

  “这是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我们瞭解内地税法,他们学习国际准则。”他笑称,早年陪同内地商家进行审计时,“山东公司来港上市,顿顿饭都要喝白酒”,文化差异成了难忘的插曲。

  千禧后助内企“走出去”

  进入21世纪,接力棒传到了女婿梁佑庭(Kelvin)手中。现任公会大中华区分会副会长的梁佑庭在资本市场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专注于中资金融企业的融资与IPO,活跃于AH股市场,协助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融资“走出去”,亲历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的转变,其职业生涯几乎与中资企业“出海”大潮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