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当加强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
中美加强制造业合作正当其时
文章指出,在“十五五”规划(2026年-2030年)即将实施之际,中国正在推动制造业朝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以创新驱动增长的壮志雄心,也预示着全球产业格局的更大转变。
值此关键时刻,作为两大经济体、制造强国,中美如何管控竞争、寻求合作,将决定全球供应链、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未来走向。
近年来,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保护主义抬头以及逆全球化浪潮来袭,全球供应链韧性备受考验。在全世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通货膨胀和颠覆性技术之际,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促进稳定与合作。遗憾的是,“脱钩”和遏制战略可能会破坏数十年来的共生共赢局面。
中美两国依然相互依存。在制造业领域,中美合作推动了电子、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智能设备、汽车等行业的创新、规模化以及效率提升。双方都致力于增强发展韧性并提升竞争优势,这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将良性竞争变成零和博弈却是大错特错。只要管理得当,竞争与合作可以共存。事实上,在制造业领域,两者必须共存。
为实现制造业发展目标,中国的“十五五”规划预计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绿色能源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而构建更加智能、整合全球资源的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千方百计重振制造业,不仅加大了对本国半导体和电池行业的投资,而且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立法推动高科技产业“回流”。美国确保核心竞争力无可厚非,但必须认识到不可能独自重塑制造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