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冰雪装备企业的跨界破局观察
从代工滑雪手套,到创立自主冰雪装备品牌,这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制造“品字标”等九项资质的制造企业,在冰雪装备出口市场收缩的情况下,借新近兴起的匹克球实现“惊险一跃”,打开了一片新蓝海。
一颗匹克球,撞开出口困局
从2002年代工滑雪手套起步,到2016年创立自主品牌,推出滑雪靴加热烘干背包与消毒灭菌多功能背包受到市场追捧,这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外贸企业开始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然而好景不长,受国际形势不稳定及关税战影响,企业刚打开的出口市场便受到冲击。
2023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一次体育用品展销会上,企业负责人袁永康第一次接触到匹克球。“这个结合网球战术、羽毛球步法、乒乓球旋转的新兴运动,北美年增速35%,场地成本仅为羽毛球的1/3,你们能做装备吗?”现场有采购商拉住他问。
彼时匹克球对袁永康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瞭解匹克球的特点后,他敏锐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匹克球运动对场地要求简单、器材成本较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社交属性”。
回国后,他便立刻着手匹克球装备生产和研发。在雪鹰运动陈列室,摆放着不同种类的球和球拍。袁永康拿起两个不同的匹克球展示,一种孔洞较多且孔洞直径较小的,利于稳风,适用于室外环境;另一种孔洞较少且孔洞直径较大的,适用于室内。每一种球又有不同的材质和颜色,分别适用于日常娱乐或专业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