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便利化让企业“出海”加速度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据人民网报导,一部手机即可帮助大山里的企业完成海关查验,一副AR眼镜实现专家“云支持”,7分钟破解查验难题……郑州海关创新通关作业模式,助力200余家进出口企业快速“出海”,为河南省外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盛夏,在豫西伏牛山深处,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曲全武一大早便忙碌起来,一边盯着冷库中即将打包完毕发往韩国的蘑菇菌丝,一边跟三门峡海关查检人员沟通查验时间。
在车间里,曲全武引导查检人员到申报货物所在冷库,而屏幕另一端,一名具备专家资质的关员在办公室通过智能视频软件同步查看货物标签和状态。
“核对批号、检查是否霉变、是否有根茎叶果、查看菌丝形态……”现场查验关员对着眼镜轻声报读,专家在远端远程同步记录,18分钟后,检查完成的信息已反馈到企业端界面。
“时间大大压缩了,很方便!”曲全武兴奋地说:“现在通过‘中心+现场’模式协同完成查检作业,用时少速度快,非常适合蘑菇菌丝这种对时效要求很高的出口产品。”
以前货物出口前查检,海关都是派两名关员到达现场进行,常常需要等待。曲全武介绍:“可菌丝的活性等不起啊,有次韩国客户紧急追加了一个大订单,海关紧急从两个地市协调了关员来现场查验,十几个冷藏车才没耽误发车。”
柳编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信阳革命老区,传统的手工竹木草制品正以月均80多单的速度发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得益于高效的通关速度。
在信阳海关业务现场,查检科科长张秋华点开电子地图,一个红色标点标注着“固始县隆仡工艺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位于大别山深处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