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数字“富矿”?广州两年产百亿经济

  中评社北京7月18日电/据文汇网报导,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日益成为“新黄金”。如何挖掘数字资源“富矿”、推动跨行业数据融合和应用,成立两年多的广州数据交易所对此做了不少创新探索。广州数据交易所生态合作部总经理助理、产品方案总监王琳昨日在港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广州数据交易所主动连结政务、金融、医疗、环保、低空等多领域的数据商与企业,透过连结不同产业的数据流、场景流与需求流,实现数据价值的跨界放大。目前已聚集3,000余家企业,构建覆盖25个领域、500多个应用场景的数据库,涉及低空经济、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推动百亿级实体经济发展,最终助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

  广州数据交易所在2022年9月底在广州揭牌,运行两年多来已在内地布局十余家服务基地与多家服务专区、多个联合共创中心及行业数据空间,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王琳表示,广州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要素市场核心枢纽,一方面建立了健全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合规流通规则,让数据“可确权、可交易、可追溯”。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数据交易标的合规审核近3,000项,累计发放近500张数据产权登记凭证,打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堵点。

  另一方面,联动数据商深耕行业场景,在低空经济、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孵化出500多个创新应用案例,“比如与企业合作将低空数据服务用于城市治理,用医疗数据助力智能诊断模型研发,推动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百亿级实体经济发展。”广州数据交易所亦在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资产跨境交易的创新路径,上个月与香港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HashKey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探索推进在广州南沙建设数字资产跨境流动创新试验区,构建合规投资者机制,探索数字资产合规发行通路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资产跨境交易创新路径。

  此外,广州数据交易所还建设数据交易、数据产权登记、数文易、垂类模型测评等多个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助力数据规模化流通。王琳有信心未来让数据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跨境融合应用正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案例。

  王琳举了两个例子说,广州数据交易所联合生态环境部门、保险公司及高污染企业,将公共监测数据与企业排污数据融合,开发出环境责任险数据产品,既帮助保险公司实现差异定价、精准定责、高效理赔,破解高污染企业投保难、理赔难的困局,也倒逼企业加强环保治理,目前已在全国10个省区复制推广。又如,在低空经济领域,联动无人机企业、城市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建低空行业数据空间,将低空巡检数据应用于城市违建排查、银行贷后管理、农林病虫害监测等场景,既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超30%,又为金融风控提供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