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深深怀念为两岸挂灯搭桥的郭伟峰社长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作者张亚中)挚友郭伟峰社长,已于昨日于香港进行海葬,静静地告别这个世界。他选择以大海为归处,正是他一生潇洒的写照,也象征他一生宽广的胸襟与深远的思维。我站在台湾这端,遥望天空,心中浮现我们过往种种点滴。他走得太突然,太令人不舍。我知道,这不是一段情谊的终结,而是一场精神的延续。他燃起的温暖,值得我一生珍惜;他为两岸搭建的道路,正等着我们接续守护。
5月29日中午,接到香港朋友传来噩耗,郭伟峰社长——这位为两岸默默燃烧数十载的媒体人、思想家,永远离开了我们。那一刻,仿佛晴天霹雳,心头一震,久久难以平复。哲人已逝,但他一生为两岸挂灯搭桥,那光与路,却将长照后人。
我与伟峰兄结识至今已逾二十载。最初,他是我敬仰的记者与评论人,后来,成为理念契合、情怀相通的挚交知己。他不只是新闻工作者,更是跨越现实与理想的桥梁建构者。为了两岸和平,他甘愿化身一盏烛火,在风雨中持续照亮前路;为了民族未来,他化笔为灯,搭建思想的桥梁。他的生命,是一种宁静而执着的燃烧。
2009年起,我推动多场海内外两岸高端对话,包括大陆、台北、东京、雪梨等十几个地点,《中评社》皆为共同主办伙伴,而伟峰兄总是亲自参与,倾力协助。他动员的不只是资源,更是情怀。他说:“要让世界知道,还是有人在为两岸和平努力,还有和平思想值得被听见。”
我至今书架上,仍珍藏着《北京会谈》《台北会谈》两本中评社为我们出版的纪录文集,里头每一页都是两岸学术菁英为和平发展奋力发声的见证。今日重翻,见封面伟峰兄的照片,抚之不语,哀伤潸然。
他是才子,思想深邃、文笔感人。他是第一个来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更是肩负历史嘱托的行者。据我瞭解,早在1990年代末,他便与一群理想者,肩负汪道涵先生的嘱托来港开疆拓土,创建《中国评论》,以“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求共识”为理念,成就今日中评社、智库双轨。凡关心两岸者,莫不每日关注其评论,这是因为报导正确、客观、丰富。这不正是伟峰兄论事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