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所谓“国家”邪说中的十处谬误

  中评社北京7月15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近期,赖清德启动所谓“团结国家十讲”的全台巡回演讲,大肆兜售“台独”分裂谬误,妄图为其建构“台独”分裂理论炮制拼凑依据。但开篇即“翻车”,以所谓“国家”为题的第一讲,充斥各种事实错误、历史谬误、谎言讹语、歪理邪说,妄图误导认知、制造对抗,以错误的“台独史观”与“海洋文化论”为“台独”分裂行径披上貌似“合理合法”的外衣。赖清德所讲错漏百出,本文仅列出其中十处错误,予以辩驳,以正视听。

  第一,台湾史前居民来自哪里?台湾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早在数万年前,大陆古人类就通过东山陆桥进入台湾岛。学术研究证实,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一脉相承。目前已知台湾岛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是长滨文化,其出土石器与广西百色上宋遗址、贵州兴义猫猫洞文化有很强的相似性,推测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而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更与闽粤地区存在明确器物类型关联。近年来,新考古发现和研究层出不穷,有力证实了两岸在史前时期深厚的连结。赖清德对相关考古成果视而不见,试图从源头否认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其歪曲虚构历史的严重错误暴露无遗。

  第二,南岛语族的发源地在哪里?国际学术界围绕南岛语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先民漂洋过海到达台湾,并由台湾再扩散至南太平洋各岛屿。最新的古基因研究显示,在福建闽江出海口出土的两具“亮岛人”遗骸,分别距今7550年和8190年,确认与今天台湾少数民族及东南亚的南岛语族有着母系血缘的亲缘关系。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是世界南岛语族的发源地,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台独”分裂势力操弄南岛语族概念,搞“南向认亲”,企图强行割断两岸同胞血脉亲情。赖清德以错证错,用心险恶。

  第三,中国对台湾地区的主权管辖始于何时?大量史书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发现和开发台湾的情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沈莹所着《临海水土志》记载,吴国皇帝孙权曾派1万人到达台湾岛。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时称“流求”的台湾。12世纪中叶,南宋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公元1281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地区事务,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建立正式行政机构的开始。明朝政府一度废止后又恢复“澎湖巡检司”,并增兵加强管理。清朝政府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1885年改设台湾为行省。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赖清德不敢正视清代以前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治理,暴露出其对历史的刻意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