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IB较DSE易入大学?医学院收生比例惹关注

左图:IB日前放榜,本港录得至少三十一位状元。右图:DSE将于明日放榜,全港约五万名考生将迎来人生重要一刻。(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7月15日电/大公报报导,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日前放榜,本港录得至少31位状元,当中有至少26位获港大或中大医学院录取。作为全港收分最高的两大医学院,多年来一直被香港优等生“争崩头”,然而有意见担心,医学院对于DSE学生和非DSE学生的收生比例不合理(即代表香港大多本地考生的DSE学额较少,而包括IB在内的非DSE学额偏多),或会间接影响DSE考生的利益。

  明天便是DSE放榜日,而今年的医学院配额,相信又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有意见认为,医学院的收生名额比例应当继续优化,给本地基层学童更公平的教育资源。亦有意见建议,未来的第三间医学院可以吸收更多DSE考生,在缓解人手的同时也能缓解收生比例的矛盾。

  IB课程是由瑞士的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历经多年研发而成,是一项得到国际认可的学术课程,适用于3至19岁学生。目前,全球有近150个国家开办IB课程。截至2023年3月初,本港有70间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及直资学校,获认证提供IB课程。

  IB被认为“可获得更大回报”

  据IB官网显示,其课程被全球超过4500间大学认可,其中包括所有美国常春藤盟校、英国所有罗素集团大学成员,以及加拿大和澳洲的公立大学。不过,在香港,IB课程学费比DSE课程要贵得多: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港最平的IB课程,也要2.7万港元/年,而像英基学校中学部的学费,一般每年都要十几万至三十万港元。而采用DSE课程的香港公立中学则无需学费。因此,IB在本港坊间亦被认为是“有钱人子女的课程”。

  “读IB其中一大好处,是能够以更小的努力得到更大的回报。”读IB毕业的milkli现从事教育行业,她瞭解到,香港中学文凭试(DSE)考生只得少于20%能考进大学,相信能考入三大的学生只有10%至15%。而能考入法律,医科及金融等热门科目的学生只有5%左右。

  反观,用IB考入港大的最低要求是30分。她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当年本港英基学校的IB课程就有89.8%学生考得30分或以上,换言之,理论上约90%的香港IB学生够资格入港大,与DSE考生相比确实差距悬殊。另外,港大法律的最低要求是38分,但英基就有25%的IB学生考到40分或以上,与DSE的5%亦是差距明显。

  “正因为IB考大学比DSE容易很多,IB学生在职场上都比较着数。”她举例,与自己同班、成绩中下游的同学,都能被香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取录,“而一个DSE学生要入四大,成绩肯定是前15%才行。”

  港大医科DSE学额未达75%

  今年又逢美国留学生政策收紧,一些心水美国学校的IB状元,开始将目光转向香港本地。

  然而,DSE作为本港绝大多数公立、直资学校的考生的大学升学试,其升入本港大学的升学率高低,则与绝大多数本地考生的教育利益息息相关。IB和DSE两个升学通道的背后,似乎被认为是中产精英及本地大众群体之间的博弈。

  2024年,本港共有357名DSE尖子生被港大、中大医学院取录,其中被中大医学院取录的考生中,DSE考生占69%;港大则取录53%DSE考生,并已连续第九年未达75%学额经联招取录的承诺。

  “在竞争最激烈的医科,DSE本地生更须面对大量IB等国际考试考生抢夺大学医科学位的挑战,寒门学子还有机会成为卢宠茂医生那样的大国手吗?”新闻界KOL郑久慧曾发表文章,直指在过去十几年,DSE学生只占港大医学院约一半的学额,远低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