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芳视察防空避难空间 盘点北市6千处
中评社台北7月11日电/台“内政部长”刘世芳今天视察位于台北市国语日报社的防空避难设备设置情形,现场也实地瞭解避难动线、空间环境,并和台北市副市长张温德、国语日报副社长邹祥瑞针对提升防空避难设施进行讨论。
目前台北市可容纳500人以上的防灾避难处所约有6千余处,占全台24.7%。国语日报社地下层避难空间可容纳724人。刘世芳听取台北市政府简报后,感谢市府对于“内政部”发布防空避难指引与城镇韧性演习的全力配合,也谢谢国语日报社对此次访视的协助。
台北市“城镇韧性演习”将于7月17日登场,演习当日13时30分至14时,将进行30分钟的“防空”演练;在警报发放后,防空避难设施管理人应主动立即开启地下室的铁卷门或栅栏,供周边民众就近进入避难。
参与今日的视察行程包括刘世芳、张温德、邹祥瑞、“国土管理署”副署长于望圣、“警政署”警政委员张树德、民防指挥管制所长刘安杰、台北市警察局长李西河与副局长黄胜源、中正第二分局分局长刘全原及民防管制中心主任张文川、台北市建筑管理工程处副处长王金棠等人。
台“内政部”透过新闻稿表示,经“警政署”及“国土管理署”盘点,目前台北市可容纳500人以上的防灾避难处所约有6千余处,占全国24.7%。国语日报社地下层避难空间可容纳724人,工作人员已有依据通报、防火避难引导及救护等需求组设民防防护团,在危急情况发生时,即可依编组任务执行防护工作,这可作为民间企业及大楼强化防灾应变及紧急处置典范。此外,随着防空避难设施公安新制上路,“内政部”将会偕同地方管理单位辅导建物所有权人完成改善,以符合相关规定。
“内政部”强调,推动全社会防卫韧性工作就是要让民众从生活中,培养面对突发状况或危机时的应变能力,唯有透过持续的防灾训练,才能够在危急情况时,发挥正确应变措施及救援行动,保护自己也能守护他人。
“内政部”在辅导建筑物落实防空避难设备的维护管理之际,同时举办“守护之盾-防空避难体验特展”,让民众在7月底前可以透过展览,熟悉防空避难指引及相关应变措施。
中评社台北7月11日电/台“内政部长”刘世芳今天视察位于台北市国语日报社的防空避难设备设置情形,现场也实地瞭解避难动线、空间环境,并和台北市副市长张温德、国语日报副社长邹祥瑞针对提升防空避难设施进行讨论。
目前台北市可容纳500人以上的防灾避难处所约有6千余处,占全台24.7%。国语日报社地下层避难空间可容纳724人。刘世芳听取台北市政府简报后,感谢市府对于“内政部”发布防空避难指引与城镇韧性演习的全力配合,也谢谢国语日报社对此次访视的协助。
台北市“城镇韧性演习”将于7月17日登场,演习当日13时30分至14时,将进行30分钟的“防空”演练;在警报发放后,防空避难设施管理人应主动立即开启地下室的铁卷门或栅栏,供周边民众就近进入避难。
参与今日的视察行程包括刘世芳、张温德、邹祥瑞、“国土管理署”副署长于望圣、“警政署”警政委员张树德、民防指挥管制所长刘安杰、台北市警察局长李西河与副局长黄胜源、中正第二分局分局长刘全原及民防管制中心主任张文川、台北市建筑管理工程处副处长王金棠等人。
台“内政部”透过新闻稿表示,经“警政署”及“国土管理署”盘点,目前台北市可容纳500人以上的防灾避难处所约有6千余处,占全国24.7%。国语日报社地下层避难空间可容纳724人,工作人员已有依据通报、防火避难引导及救护等需求组设民防防护团,在危急情况发生时,即可依编组任务执行防护工作,这可作为民间企业及大楼强化防灾应变及紧急处置典范。此外,随着防空避难设施公安新制上路,“内政部”将会偕同地方管理单位辅导建物所有权人完成改善,以符合相关规定。
“内政部”强调,推动全社会防卫韧性工作就是要让民众从生活中,培养面对突发状况或危机时的应变能力,唯有透过持续的防灾训练,才能够在危急情况时,发挥正确应变措施及救援行动,保护自己也能守护他人。
“内政部”在辅导建筑物落实防空避难设备的维护管理之际,同时举办“守护之盾-防空避难体验特展”,让民众在7月底前可以透过展览,熟悉防空避难指引及相关应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