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对朝政策需要一位“节奏制定者”
上个月,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了空袭,这让我不禁回忆起2017年春天的局势。当时,美朝双方互相抛出激烈言辞,韩半岛的紧张氛围达到了顶点。那也是朴槿惠总统遭到弹劾、韩国举行总统选举,政治领导层出现空白令人担忧的时期。在战争阴霾笼罩之际,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展开了为期四天三夜的行程,访问了位于夏威夷的美军亚太司令部。当时的司令官,正是后来出任美国驻韩大使的海军上将哈里·哈里斯。
回顾八年前的局势,美国当时也为应对朝鲜的核与导弹威胁,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除了考虑对朝鲜核设施和导弹基地实施精确打击等多种选项外,还详细掌握了朝鲜若发动报复性攻击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应对方案。司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曾指出,面对朝鲜的威胁,“红线”一词已不再适用,因为朝鲜早已进入“红区”,因此即使存在风险,美国也不应在采取必要行动方面犹豫不决。不过,他也补充说,最终的决策权仍归总统所有。此次伊朗核设施遭袭事件,再次唤起了我对当年惊心动魄局势的回忆。
与伊朗不同,美国并未对朝鲜核设施发动空袭,反而将政策方向彻底转变,转向与朝鲜展开对话与举行首脑会谈。原以为朝核问题将迎来新局面,然而2019年河内美朝首脑会谈破裂后,不仅美朝关系,韩朝关系也迅速陷入冰封状态。此后,拜登政府与尹锡悦政府均未将朝鲜问题列为核心外交与安全议题。与此同时,朝鲜不断强化其军事力量,更进一步与俄罗斯缔结军事同盟,事实上已将其核国家地位确立为既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