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忧台海局势 “走钢丝”论起
中评社华盛顿5月21日电(记者余东晖)赖清德就职一周年演说不提两岸关系,调低“抗中”声调。与之对应,美国战略学界对于台海紧张局势愈发担忧,希望美国威慑台海战争要“走钢丝绳”,平衡军事、外交、经济手段,不要过度刺激中国大陆的呼声再起。
美国权威外交期刊《外交事务》在5天之内连发两篇对台海危情表达担忧的文章。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布鲁金斯学会的3位专家15日联名发表“台海战争风险高且变得更高”。斯坦福大学两位学者20日联名发表“台湾钢丝绳--威慑是平衡术,美国开始滑落”。
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实力项目”主任林洋(Bonny Lin)、副主任哈特(Brian Hart)和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前高级东亚情报官卡佛(John Calver)联名发表的“台海战争风险高且变得更高”,主要是在谈北京对于两岸关系走向更加担忧,他们担心这可能引发“致命误判”。
文章指出,北京对两岸关系走向深切忧虑,尤其是北京认为赖清德意图推动台湾走向“独立”。北京认为,与蔡英文相比,赖的言论和新政策措施明显更加咄咄逼人。北京现在的态度应该让华盛顿非常担忧。北京视赖清德为像陈水扁一样的搅局者,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北京日益表现出动武和惩罚台湾的意愿,而且如今的动武准备远比20年前充分。
文章宣称,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这加剧了风险。如果北京怀疑美国对台湾的承诺,这可能会促使他们对台采取更具强制性的行动。随着解放军现代化进程接近关键里程碑,以及台湾为下届大选做准备,北京很可能在2027年左右对台动武。
今年2月,美军印太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声称,解放军在台岛周边的行动“并非演习……而是彩排”。
与中方学者有沟通交流的这些美方学者花大量篇幅谈中方对话者对于台海形势的看法和对特朗普对台政策手法的研判。中方专家认为,赖清德可能会在2027年下届大选前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推动“台独”。中国对话者指出,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团队不愿理会北京对赖清德的担忧,继续加强与台北的关系。
文章表示,北京可能会认定需要对台湾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以向特朗普政府明确显示,北京既不会容忍美台关系发展,也不会容忍台北采取任何其视为挑衅的举动。与此同时,中方认为特朗普并非完全愿意保台,这可能导致北京考虑对台采取进一步行动。
“美国及其盟友的政策制定者绝不能忽视中国对台湾看法及其在台湾问题上行动的转变。随着赖任期的继续,北京和台北可能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文章这样写道。
文章宣称,“北京的耐心日渐减弱,意图愈发坚定”,这使得特朗普政府更加有必要确保中国清楚地瞭解美国的决心和意愿。美国必须付出巨大努力来阻止冲突。除了增强自身以及台湾及其盟友的军事能力,华盛顿还必须更好地整合美国政策的不同要素,以增强威慑力,降低误解风险。他们以特朗普“关税战”前倨后恭为例,说明特朗普的虚张声势不利于北京正确评估美国的决心。
如果说上述这篇文章偏颇地只谈北京的“误判风险”,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珀格里国际研究所的中心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和斯坦福大学索仁斯坦亚太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友德(Brandon Yoder)20日联名发表的“台湾钢丝绳--威慑是平衡术,美国开始滑落”,则重点在谈论美国应当如何“走台湾钢丝”,玩“威慑平衡术”,以避免刺激北京对台动武。
文章指出,随着台海紧张局势加剧,华盛顿的政策辩论依然四分五裂。美国阻止大陆攻台的威慑战略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增强美国和台湾的军力;利用外交手段表明美国保护台湾的决心,同时向北京保证华盛顿不支持“台独”;利用经济压力减缓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作者宣称,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平衡点,人们几乎没有共识。行动太少或太多都可能导致威慑力失败。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的不仅是更强大的军事力量或更大胆的外交手段,更需要“精心设计”战略,“将重新武装、保证和克制融为一体,在软弱与鲁莽之间找到平衡--将增加前沿部署能力、外交克制、选择性经济相互依存相结合”。
在军事上,文章鼓吹,为了避免刺激北京采取行动,华盛顿不应公开宣布或大肆宣扬其在台湾周边军事力量态势的增强;军事升级应隐瞒或低调进行。另外,作者对台湾加强非对称战力过程中减少对美依赖表示担忧--北京会更担心台北大胆地单方面宣布独立,从而刺激北京尽早采取行动。因此作者建议,美国应主要向台湾提供依赖美国持续支持的能力,比如地对空导弹系统要在美国的支持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在外交上,文章称,安抚北京是成功威慑战略的关键要素。过去几年,美国放松了其长期以来奉行的“战略模糊”政策,相反美国一直传递其保卫台湾的决心——尤其是通过逐步推进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美国务院网站删除关于不支持“台独”的声明等。这些外交上的怠慢看似象征性,却有实际后果。美国的挑衅——美台官方来往、称台湾为“国家”、呼吁美台结盟,非但不能吓倒北京,反而可能激励北京攻台。
文章建议,华盛顿“不支持台独”的保证,应该包括在台湾领导人发表或采取暗示“台独”的行动时进行公开批评,就像2003年和2006年小布什政府做的那样。美国还应继续努力为台海和平构建多边共识。在反对单方面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同时,明确重申其“一个中国”政策不变,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是非暴力的,并且美国不反对在台湾同意的情况下实现和平统一。
在经济上,文章认为,美国对华经济施压和限制会破坏威慑和保证。特朗普第一任政府以来,美国一直奉行经济遏制战略,以期阻碍其匹敌美国军事投资的能力。特朗普第二任政府更威胁以更大范围、无条件的加税,与中国经济“脱钩”。持续的美中贸易战和不断升级的出口和投资限制加深了北京的不信任,并强化了其认为华盛顿寻求遏制而非和平共处的说法,还削弱了美国对中国政策走向的长期影响力。
文章指出,美国的对华“脱钩”战略对中国长期军事实力的影响有限。中国以历史最低的成本推进军事现代化,避免了经典的“大炮还是黄油”困境。中国既保持了经济发展和军事现代化,又避免了冷战式的军备竞赛。贸易战非但不会阻碍中国的军事力量,反而会让一场实战对北京更有吸引力。如果北京认为对美经济接触的收益微乎其微,与美国发生冲突才是摆脱美国控制的唯一途径,他们就会更愿意为台湾开战。
文章表示,切实的经济和外交让步,将是有效的保证。暂停或扭转经济脱钩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起点:华盛顿应该取消对华关税,放松对最敏感技术和行业以外的出口和投资的限制。“或许最重要的是,维持经济相互依存,尤其是目前存在的不对称经济依存,使美国拥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力。因为一旦爆发战争,美国可以威胁实施更严厉的制裁······”作者如是宣称。
由是可见,美国战略学界“以台制华”的总体思维差别不大,区别在于:打“台湾牌”手法是简单粗暴,还是精细老到?
中评社华盛顿5月21日电(记者余东晖)赖清德就职一周年演说不提两岸关系,调低“抗中”声调。与之对应,美国战略学界对于台海紧张局势愈发担忧,希望美国威慑台海战争要“走钢丝绳”,平衡军事、外交、经济手段,不要过度刺激中国大陆的呼声再起。
美国权威外交期刊《外交事务》在5天之内连发两篇对台海危情表达担忧的文章。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和布鲁金斯学会的3位专家15日联名发表“台海战争风险高且变得更高”。斯坦福大学两位学者20日联名发表“台湾钢丝绳--威慑是平衡术,美国开始滑落”。
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实力项目”主任林洋(Bonny Lin)、副主任哈特(Brian Hart)和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前高级东亚情报官卡佛(John Calver)联名发表的“台海战争风险高且变得更高”,主要是在谈北京对于两岸关系走向更加担忧,他们担心这可能引发“致命误判”。
文章指出,北京对两岸关系走向深切忧虑,尤其是北京认为赖清德意图推动台湾走向“独立”。北京认为,与蔡英文相比,赖的言论和新政策措施明显更加咄咄逼人。北京现在的态度应该让华盛顿非常担忧。北京视赖清德为像陈水扁一样的搅局者,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北京日益表现出动武和惩罚台湾的意愿,而且如今的动武准备远比20年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