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谈判极度保密 学者忧弃守美牛美猪底线

养猪协会理事长潘连周指出,进口牛肉、猪肉,台业者底线就是一定要保留产地标示。(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7月9日电/针对台美关税谈判卡关,台大农经系前主任兼所长徐世勋表示,美方长期将美牛、美猪标示、基改食品与稻米关税配额视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政府虽数度表态维持现行政策,但在双边贸易压力下“几乎无筹码能谈”,因此忧心美方此次将趁势强行突破限制,而当前政府对台美谈判极度保密,有别于过往任何一场谈判的模式,因此不排除已有让步打算。

  美国对等关税90天宽限期9日届满。中华经济研究院长连贤明脸书发表看法,他判断问题卡关应该在农业,而不是汽车关税。因为汽车关税和货物税最大问题是税损,金额不小,但有解决空间。但农业就不同了,农业牵涉到食安,很容易被解释为在美国压迫下放弃人民健康,农业所遇到的困难,不论哪个国家都会碰到,要不然日本也不会为稻米死守、不愿意退让。

  台湾粮食自给率目前“以热量计算”,然除2018年达34.8%,往后数年都呈下降。统计至2023年更只剩30.3%,远低于日韩的38%及45%,若台湾为了对美关税谈判开放更多美国米进口,恐酿“国安”隐忧。

  根据《中时新闻网》报导,稻作协会前理事长陈燕卿直言,政府总是重工业、轻农业,之前美猪开放也是一样的路线。若本次再执意开放,恐怕此后再无台湾米,而积怨已久的稻农,势必会有强烈反弹及抗议。

  美国除希望能提高美国米进口配额外,也希望能去除美猪、美牛产地标示及放宽检验标准,因此外界担忧这些限制恐在本次谈判中遭牺牲。

  养猪协会理事长潘连周提到,业者的底线就是产地标示一定要保留。倘若政府执意退让,那业者会想尽办法把声音传递给执政者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