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遗产绘文明轨迹 两岸青年共探文化密码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王书吟“西安文化遗产里的中华文化密码”中华历史文化大讲堂活动现场分享(中评社 叶佳怡摄)

  中评社西安7月9日电(实习记者 叶佳怡)7月8日下午,“相约长安·青春同行”—2025陕台文化交流周活动在西安继续展开。大约230名两岸青年一起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以“西安文化遗产里的中华文化密码”为主题的中华历史文化大讲堂,探寻中华文化遗产的文明根脉。

  在大讲堂上,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王书吟以两岸“翠玉白菜”文物为引,向两岸青年介绍两岸文物共同承载的“丰衣足食”愿景。两岸的“翠玉白菜”都以白菜为创作母题,展现中华儿女对富足生活与高洁品格的永恒追求,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审美意趣。溯源文明根脉,“半坡遗址”见证仰韶文化时期农耕制陶的文明曙光,丰镐遗址铭刻西周礼乐制度与青铜文明的制度奠基。凝望历史辉煌,秦朝以“书同文、车同轨”规制实践“大一统”理念,规模宏大、制作精良、军阵布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更是中华大一统的实体见证;大雁塔、小雁塔与西市遗址勾勒出丝绸之路起点上的文明交融画卷;西安碑林以“金石千秋”的典藏延续千年文脉。而在当代创新实践中,科技赋能与新媒体传播正让文化遗产在守护与活化中焕发新生,为坚定的文化自信提供不竭源泉。

  在王书吟看来,从溯源半坡的文明根脉,到鼎盛时期秦制汉风、唐韵华章的凝聚与交融,再到当代新生阶段的守护与创新,西安的文化遗产完整勾勒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生命轨迹。此外,贯穿始终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矛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强大的内聚力和包容力;而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推动我们不断探索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道。正是在处理这两对矛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夯实着文化自信的根基。

  王书吟表示,西安的历史和当代实践启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守护好体现民族根脉和统一性的核心价值,也要鼓励在交流互鉴中展现文明的多样性魅力;既要珍视和传承宝贵的传统精髓,也要勇于运用现代智慧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力。她呼吁,希望两岸同胞在未来能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属于全体中华儿女的珍贵遗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深厚的文化自信成为我们共谋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